高温天气当心“热射病” “黄金三小时”内急救是关键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李振辉 通讯员 林惠芳2023-06-30

炎炎夏日,人们常把“热死了”挂在嘴边,这并非一句玩笑话。近日,广东持续破纪录的高温天气,多地陆续出现因高温天气导致热射病的抢救病例,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急诊科主管护师李东娜、刘美娟、刘静表示,每年该医院都接诊过“热射病”。为了让民众更好地防治“热射病”,三位主管护师介绍了相关的医护知识。


未标题-1.jpg


“热射病”就是中暑?没那么简单!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热射病好发于户外高温作业人群、居住于环境通风不良住所的老人、孕妇、儿童等体弱者。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快速识别该病的临床表现,“黄金三小时”内实施“急救四步曲”


热射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三联征”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多数伴有恶心、呕吐、抽搐、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急促等表现。


热射病的病死率可高达60%-80%,与高热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超过三小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发病后的三小时被称为抢救热射病的“黄金三小时”。如果自觉或身边发生疑似热射病的症状,可以按照“热射病急救四步曲”实施急救:“一移二降三补四送”。


一移:迅速将患者由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


二降:快速降温,解开患者衣扣或衣物,可用湿毛巾敷于头部,用冰袋或冰块置于患者的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三补:意识清醒者喝淡盐水或宝矿力等电解质饮品补充水分,意识不清者切勿强行喂水,以免发生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四送: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体温高达四十度以上,一定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科学预防


(1)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高温天气下,无论运动量大小,是否口渴,都要及时喝水,可适当加入无机盐,补水方法少量多次,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不宜饮用含有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对于某些需要限制体液摄入的患者,高温下应遵医嘱补充水分。


(2)饮食尽量清淡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多食瘦肉、水果、蔬菜。


(3)科学调整工作时间,尽量减少户外工作


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尽量减少户外工作,尤其是12时至16时,若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每小时应饮用500毫升以上茶水或电解质水,并做好防晒工作。


(4)合理安排外出时间


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且多在背阴处活动、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5)注意做好防晒、降温措施


在户外,尽量选择轻薄、宽松且浅色的衣服,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可随身携带一些解暑药,如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6)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保持凉爽、适宜的温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