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区无人机产业成绩骄人 “天河智造”创下“千机变”吉尼斯纪录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麦博2017-02-20
广州天河区无人机产业成绩骄人
“天河智造”创下“千机变”吉尼斯纪录
      本报讯(记者  麦博  通讯员  韩芳鑫)在传统产业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天河的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高速增长,成功实现了发展动能的转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绝大多数科技创新指标居全市第一,实现了经济大区向创新大区的转变。天河GDP已实现全市“十连冠”,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以上,增长9%左右,总量连续十年全市第一。

“1+1+8”科技创新政策实施

      天河打造了总面积80万平方米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村里的众创空间”。筹建政府参股的天河一号、天河二号创投基金,集聚风投创投机构500多家,占全市3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区财政投入近5亿元支持创新创业,区“1+1+8”科技创新政策正式实施,引入清控科创管理运营天河人才港。

      今年天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000台无人机编队花式表演,创吉尼斯纪录

      作为无人机产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天河区利用自身的互联网集聚和科技创新优势,打造了亿航和极飞科技两大无人机龙头企业,在航拍、农业植保、编队飞行等领域,天河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在未来,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阔,类似“科技舞蹈”的做法变得更加商业化,只能完成航拍摄影的无人机或会被逐渐淘汰。 

      元宵节当晚,位于天河区的广州亿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心沙创造了“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的吉尼斯纪录——1000台无人机编队花式表演。1000架型号为GHOSTDRONE 2.0的智能航拍机伴随着音乐冉冉升起,似漫天飞舞的流星,直升百米夜空。它们“画”出金鸡报晓、喜迎新年、祖国河山等光影佳作,甚是迷人。工程师告诉记者:“无论是多少台无人机同时起飞,后台都只需一个人、一台电脑、一键控制。”他们设计出一套智能高效的无人机编队远程操控系统,会同一时间告诉每一架飞机该怎么飞、位置在哪儿、队列如何切换、灯光颜色如何变化等。

      亿航在两年前就开始研发无人机编队表演技术,采用编队无人机实时通讯网络,确保即使单个无人机出现故障或受到通讯干扰时,都不会影响整体任务的完成。玩过无人机的“飞手”都知道,无人机怕风、怕没电、怕信号干扰,操作1台都小心万分,何况是在声光电磁环境都比较复杂的舞台上表演1000台?“困难不止这个,大障碍其实是带宽不足,” 亿航白鹭技术副总裁李智源说道,当无人机编队达到100架时,传输的数据量叠加起来巨大无比,而且要保证传输稳定,对带宽提出了挑战,“你可以看到,目前很多表演很难突破这个数量。”他表示:“台上15分钟的表演,台下是三十几位技术工程师,数千小时的操练,数万架机次的排演。” 

      此外,亿航通过首创GHOSTDRONE智能应用傻瓜式操控、阿凡达体感飞行、与VR眼镜相结合的沉浸式航拍观感体验,改变了民用无人机市场上普遍依靠传统航模遥控器操控方式的行业格局,由此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操控门槛,真正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飞行的乐趣,并且基于移动互联网拓展出巨大的应用空间,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影视航拍、地理测绘、新闻采集、能源勘探、应急救灾、侦查监控、物流快递等多个领域。 

让无人机服务每一位农民

       无人机目前有更为广阔的应用,除了进军娱乐、广告传媒产业,农业也成为了新的舞台。秉承“创造技术价值,服务生产生活”理念的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把农业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技术化、机械化,“让农业无人机服务每一位农民”。

      极飞自2013年开始深耕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和“极飞农业”品牌,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无人机植保服务,减少植保环节中90%的水资源浪费和30%的农药使用。截至目前,极飞农业无人机在全国作业面积达到80万亩。2016年初,极飞农业在新疆巴州、河南周口的无人机服务基地相继落成,开始服务当地及周边的农户。2017年,极飞农业直营服务团队预计超过1500人,服务网络覆盖2000万农户和1.7亿亩耕地,农业无人机研发、制造人员超过500人,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上周,极飞科技宣布进军日本市场,成立日本子公司,将在日本铺设极飞P20植保无人机销售及植保服务网络,将该项改变农业的技术输出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说,支付宝已上线了一键呼叫极飞无人机植保服务,农户可通过支付宝在线订购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无人机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强大之处在于通过精准的喷洒技术,一架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等同于20个人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