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是酒量好的表现,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华南医用营养食品研发中心专家组组长、国际注册一级营养师龙日荣指出,其实不然,恰恰相反,“喝酒脸红”是因为体内乙醛脱氢酶不足,导致乙醛蓄积,出现轻微“中毒”的表现。所以,当你看到同桌的人喝酒已开始脸红的时候,不要劝他(她)再喝了!
喝酒脸红 预示乙醛脱氢酶缺乏
据龙日荣介绍,人喝酒后体内解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酸,乙酸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龙日荣进一步分析说,一沾酒就脸红,而且越喝酒脸越红,说明这类人乙醛脱氢酶缺乏。酒越喝越多,乙醛在体内越积越多,甚至还会导致人出现脸红、头晕、恶心想吐等现象。他补充说,不仅是喝酒脸发红,喝酒脸发白的这类人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他们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缺乏,酒精在体内蓄积,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脸发红或发白。所谓喝酒伤肝、伤心、伤胃,其实就是乙醛在作怪。
中国人中估计有30%—50%缺乏乙醛脱氢酶,表现出来,就是喝酒脸红。如今,虽然有些人经过不断的“锻炼”,会逐渐对乙醛脸红的现象产生耐受,然后越喝越多。然而,乙醛脱氢酶缺乏的问题出在基因上,并不能通过“锻炼”改变现状。尽管没有醉倒,但乙醛在体内的堆积越来越多,对身体的损伤也越来越大。
喝酒脸红 更易导致患癌几率增加
龙日荣表示,酒精虽然不直接致癌,但它在体内的第一个代谢产物——乙醛,却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乙醛已经被划分为一级致癌物,即有明确的证据证实它对人类有致癌性。产生了乙醛,却又不能进一步转化,于是就在口腔中累积,然后进入后续的消化道引发癌变。
在通常情况下,唾液中几乎检测不到乙醛的存在。但是,喝酒之后,乙醛含量明显增加,至少可以持续4个小时。乙醛脱氢酶缺乏的人群中,喝酒后唾液中乙醛的浓度比正常人高两到三倍。这些乙醛会增加整个消化道的癌症风险。所以,龙日荣提醒说,从这一角度而言,那些喝酒脸红的人,当别人劝你喝酒的时候,你所承担的多种癌症风险也许是正常人的两至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