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鸡文物: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李锦丹 刘肖勇2017-02-06
古代鸡文物: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 李锦丹 刘肖勇 综合报道

      甲骨文中有“鸡”字,足见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也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作为“光明之鸟”“五德之禽”,从古至今,与鸡有关的文物颇为珍贵。古人把鸡的造型融入到方方面面中,如文玩小件、生活器具、陪葬明器等,均寄托了人们对吉祥如意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冀。当我们欣赏这些古文物时,不得不感叹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

▲西周鸡蛋: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

      西周鸡蛋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出土距今2800多年的西周葬墓。意外发现一个陶罐里面居然装满了鸡蛋,由于年代久远,陶罐里的鸡蛋都已石化。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南京博物馆方面没有将这些鸡蛋提取出来,从入库到展览保持着出土时的原貌。

曾在网络发生热议的西周鸡蛋,究竟是生还是熟,其实不是最大的焦点。能在一个古老的时代保存至今,应该值得考察的是它的保存技术方式。不得不感慨,先人之辈能出够在科技不甚发达的时代用智慧与汗水存封一物,在后代得以展示。

▲天鸡:

三星堆青铜鸡或是原型

      天鸡,按照传统意义的话说是指中国神话中天上的鸡。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在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一件青铜雄鸡,长11.7厘米,通高40.3厘米,造型风格颇为写实,系用范铸法铸造。现存三星堆博物馆。雄鸡尾羽丰满,引颈昂首,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极为细腻和工整流畅。这件青铜雄鸡整体造像鲜活灵动,气宇轩昂,神形兼备,与传说中的“天鸡”甚为相似,体现出雄奇骏逸,超凡脱俗的气格,堪称难得的艺术神品。

青铜雄鸡与三星堆众多抽象艺术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三星堆青铜文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件铜鸡不是一般的家禽,可能正是古人心目中呼唤日出、呼唤光明的“天鸡”形象。

▲汉代陶鸡:

公鸡母鸡同墓出土

      鸡的形象频繁见诸各时期、各形制的文物遗存之中,特别是在汉墓明器中,陶鸡的出土量多,同时也是表现得十分生动鲜活的重要题材。

      此展品为汉代文物。公鸡高20厘米,长25厘米;母鸡高16厘米,长20厘米。同墓出土,灰陶合范,表现精细,做工精良,品相上佳,弥足珍贵。现收藏于成都香米园汉陶艺术博物馆。

▲天鸡壶:

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

      天鸡壶,魏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饮器,亦称“鸡首壶”。多系青瓷器,也有陶质的。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在盘口壶肩部一面是鸡头,另一面是鸡尾,前后对称。鸡头多系实心。

西晋鸡头壶短小无颈,流可通,也有不通而仅作装饰的,肩部有系,鼓腹小底。东晋鸡头壶有颈,圆口,并出现壶柄,柄作鸡尾形,桥形方系。南朝时壶身增高,颈细长,鸡冠口高,洗口也高。隋代壶身更加修长,洗口领增高,鸡头作昂首曲脖打鸣状,柄与肩部几成垂直,柄上有龙形之类塑贴,制作也趋于复杂。

      要掌握天鸡壶的鉴藏技巧,就在于要明确天鸡壶的特点,善于总结规律,抓住生产源头等重点下功夫。若能较好地分清天鸡壶原料、色彩,准确地了解生产窖口就有可能对天鸡壶进行较好地鉴定,否则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如,就天鸡壶使用的釉料而言,多由石灰石和瓷土配成,呈现出的釉色为青色或青黄色。出自德清窑的天鸡壶黑釉是由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配成,呈现出的釉色为纯黑色。那么若一件鸡头壶的釉色不是青色、青黄色或黑色,而是釉里红或青花,就可判断其为仿品。

      一般来说,三国末年和西晋时期的天鸡壶釉色多为青色或青黄色。西晋常施半釉,虽釉色不匀,但外观柔润。东晋天鸡壶质量明显提高,釉色以淡青为主,较为匀净。南北朝至隋代为素面、半截釉,釉色青黄。烧造天鸡壶的窑口主要有越窑、瓯窑。德清窑以生产黑瓷为重任,兼烧青瓷。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拍出2.8亿港元的天价

      一个不到巴掌大的敞口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8124亿港元的天价,在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纪录的同时,也刷新了公众对鸡缸杯的认知度。

      成化斗彩在彩饰工艺上一直创新且技艺精湛。成化斗彩鸡缸杯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

      成化斗彩鸡缸杯由于是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中国瓷器收藏家眼里是梦寐以求的藏品。

本版图片均为网络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