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区联动!广州南沙-天河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合作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3-01-16

工业数智化产业精准对接会同期举行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为了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促进南沙-天河科技创新要素互通互联、产业发展优势互补,1月16日,南沙天河双区联动开展南沙-天河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暨工业数智化产业精准对接会。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广州南沙开发区科学技术局、广州南沙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承办,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弓鸿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市管)粟新辉、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广州南沙开发区科学技术局局长钟伟彬、广州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爱平、广州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首、广州南沙开发区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朱罡、广州南沙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孙杰、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总监何浪浪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对接会。

 

对接会上,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为活动致辞、南沙天河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签约、两区工业产业集群精准对接、粤港产学研项目签约落地,近40家传统工业及科技企业共话数智化转型,共同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功能。谢伟在致辞中提到,南沙坚持产业立区、科技强区,推动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一批科创载体加快建设,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双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促进双方优势产业互通互联,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高质量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共同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力量。

 

广州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爱平致辞表示,天河区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的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南沙制造业所需,尽天河软件业所能,推动双区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迭代,为全力推动《南沙方案》落实贡献天河力量。

 

双区联动催生科技创新乘数效应

 

南沙,坐落在广州“双核”之一,在坚持“产业第一,制造立市”的工作思路下,重点布局制造业产业链。在汽车制造业上,拥有龙头企业广汽丰田,集聚了电装(南沙)、广汽丰田发动机等40余家零部件企业,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接近2000亿元;拥有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填补广东在航天制造业上的空白;集聚了以华凌制冷、美的冰箱等为代表企业的家电制造企业以及广州电缆厂、岭南电缆等电线电缆光缆制造企业,形成制造业聚集高地,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

 

天河,作为广州科创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拥有丰富的软件业发展底蕴,网易、佳都、酷狗、UC、三七互娱、宜通世纪等这些“老牌”软件企业在这里诞生,还成功培育了小鹏、酷旅、趣丸等“独角兽”创新企业,成为软件产业聚集高地。近年来,天河更是涌现出一批特色实力兼备的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代表企业,如中望龙腾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软件企业,能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各类解决方案,成为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坚持安全可控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南沙背靠广州市的广阔市场,产业体系完整,高端制造业强韧;天河拥有软件产业、平台和智力厚实发展优势,两区联合互补,形成“1+1大于2”的效果,推动双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深化高水平研究院战略合作

 

天河区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模式及产业方向,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以下简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主阵地,不断探索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联动各创新要素不断提供市场驱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运营单位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签订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南沙高水平研究院与天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互通互融的桥梁,推动南沙天河科技创新要素更高效更便捷流通。


战略合作签约01.jpg


战略合作签约02.jpg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说道,“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有大量的企业需求,而研究院的技术需要走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结合。因此我们需要这样掌握大量企业需求的单位与我们实现积极对接,把我们的技术推广给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表示,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通过整合产业、资金等资源,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有利于技术转移的落实。希望未来可以跟大湾区中心产生更多的合作,通过“揭榜挂帅”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推动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的电子电器基板、小型电源等科技型新材料的落地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运营单位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分享合作计划提到,将依托《南沙方案》,以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海洋科学、智慧城市五大领域为大力点,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以金融活水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开展“揭榜挂帅”等,推动更多港澳高校科研成果向广州转移转化,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位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核心地段,是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和天河区人民政府共建,为企业提供“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场地”的“5个找”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的集科技成果服务、展示、发布、交易、转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是广东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原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成立于2011年,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建,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沈自所的科技基础,充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聚焦工业智能领域,开展地方集聚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打造沈自所华南地区的桥头堡,引领和提升地区科技创新。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最重要的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于2007年1月落户广州南沙,是广州市首家香港背景科研机构、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以穗港科技合作枢纽、原始创新与商用技术的桥梁以及大湾区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基地为发展定位,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领先国际的科研及教育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产学研合作破解技术难题

 

“揭榜挂帅”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攻坚竞跑”,推动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高校院所聚焦需求“竞相奔腾”,强化产业技术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天河区企业广东粤信鼎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创新挑战赛提出技术需求,全国英雄豪杰揭榜比拼,最终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脱颖而出,双方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开展港澳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探索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计量和碳减排方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零碳建筑设计、运维管理和工程实践,助力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产学研合作签约01.jpg

 

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携手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针对大型钢结构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生产环节繁杂、工艺流程多变、参与人员众多、场地和物流动态等难题,研发一套面向装备制造、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线索、突出与生产过程联系的全流程管控系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学研合作签约02.jpg

 

数智化赋能制造业升级转型

 

近年来,广州市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推进《南沙方案》落实的主阵地,南沙承担着推动工业、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的使命。“数智化转型是核心关键,通过大数据特征挖掘和领域知识获取,形成人机协同决策与控制模式,实现制造业生产运营过程的高度数智化,在风险防控、资源配置、生产优化、营销服务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在主题分享中表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企业设备、车间、工厂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是对制造业等产业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活动中,天河区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走进南沙,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提供技术与商业模式应用解决方案,吸引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爱德克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广东寰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南沙区重点工业企业参与对接,通过精准服务南沙数智化需求工业企业,促进优势产业合作共赢。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在采访中谈到:“天河作为广州市的第一经济大强区,南沙则是《南沙方案》落地之后的重大战略合作区以及广州市的‘新核’。本次南沙与天河的联动合作是双向赋能的互利共赢,在推动《南沙方案》落实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运营单位,深耕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金融领域,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科技企业和大院大所提供综合赋能服务。接下来,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在南沙天河双区合作中,扮演“连接器”和“润滑剂”角色,切实开展双区“揭榜挂帅”、科技金融对接、政产学研服务等全方位合作,高质量推动《南沙方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