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法”应配以怎样的护理?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李振辉2022-09-30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法则”。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罗仁教授介绍说,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斟酌患者个体情况、病邪轻重、标本缓急、病程始末、季节时令以及药物的特殊性能,再定治疗原则和方案。清代名医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中医用法的治法归类总结得出的“中医用药八法”,很有代表性,至今仍被借鉴乃至沿用。“中医用药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罗仁教授认为,中医护理人员和家庭护理人员掌握“中医用药八法”的护理方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那么,中医治法应配以怎么样的护理?罗仁教授逐一作了介绍。


“汗法”及护理


“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其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护理方法:1、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2、饮食宜清淡,忌酸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不易散寒。3、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以助发汗。 4、在一般情况下,汗出热退即停药,以遍身微微汗出最佳、忌大汗。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需继续用药;而汗出过多,会伤津耗液、损伤正气,可给予患者口服糖盐水或输液。5、汗出热退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忌用冷毛巾擦拭,以防毛孔郁闭;大汗淋漓者,暂时不要给予更衣,可在胸前、背后铺上干毛巾,汗止时再更换衣被,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6、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比理通等,防止汗出太过。


“吐法”及护理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胸膈之上,而病情急剧、实邪壅塞的病症。代表方为二圣散、瓜蒂散等。

护理方法:1、保持病室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无异味。2、服药应小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药物采取二次分服,一服便吐者,需通知医生,决定是否继续二服。3、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吐。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拍患者背部促使胃内容物吐出。不能坐起者,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注意观察病情,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4、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撤换被污染的衣被、床单等。5、服药得吐者,叮嘱患者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复感外邪。6、吐而不止者,一般可以服用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冷开水解之。7、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8、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据需要保留呕吐物,以便化验。


“下法”及护理


“下法”,是通过泻下便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实邪积滞肠胃、大便秘结不通的里实病证。代表方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护理方法:由于病性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兼施之别,以及与其他治法的配合使用。虽然都属于“下”,但护理方法各异,考虑到护理人员未必都能细分其中的差别,具体护理注意事项还是请遵医嘱为宜。


“和法”及护理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消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邪在少阳或脏腑失调的症证。代表方为小柴胡汤。


护理方法:1、服用少阳药(如小柴胡汤等)时忌食萝卜,因方中有人参,而萝卜可破坏人参的药效。2、对于肝气郁滞而导致胁肋胀痛,食欲不振等证的患者,医生常给予调和肝脾药,除服药外,可配合情志护理,让患者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以达怡情悦志,精神愉快,气机调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3、邪犯肠胃,寒热夹杂,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证的患者,医生常给予调和肠胃药。服后应注意观察腹胀及呕吐情况,并注意排便的性质和量。4、服药期间宜给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健脾行气消食,忌食生冷瓜果、肥腻厚味及辛辣之品。5、因采用和法的药方,往往以柴胡为主药,服药时忌同时服用碳酸钙、维丁胶性钙、硫酸镁、硫酸亚铁等西药,以免相互作用产生毒副作用。


“温法”与护理


“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寒凝经脉等里寒病证。代表为四逆汤、独参汤等。


护理方法:1、生活起居、饮食、服药等护理均以“温” 法护之,宜保暖,进热饮,忌生冷寒凉,饮食宜给性温的狗肉、羊肉、桂圆等,以助药物的温中散寒之功效。2、此类病症常用温中祛寒药,服药后宜食用热粥,有微汗时应注意避免揭衣服。3、如服药后,患者汗出不止,厥冷加重,烦躁不安,脉细散无根等,属于病情恶化,遇此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清法”与护理


“清法”,是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祛除里热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病证。代表方为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丸等。


护理方法: 1、清法用于热证,饮食、室温、衣被、服药等均宜偏凉,病室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环境安静,可根据病情调节室温。2、煎服药护理:清热之剂,因药物不同,煎药方法亦应有区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应打碎,用武火先煎15分钟,后入其它诸药,改用文火;普济消毒饮中的薄荷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应后下以减少有效成分挥发或分解破坏而损失药效。凡清热解毒之剂,均以取汁凉服或微温服。3、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多食蔬菜水果类及维生素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西瓜汁、梨汁、柑桔等生津止渴之品。


“消法”与护理


“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食积、痞块等病证。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消食导滞丸等。


护理方法:1、消法常用于食积之病,服药时饮食宜清淡,给易消化食物,勿过饱。2、加强病情观察,应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次数、质、量、气味、腹胀、腹痛及呕吐情况等。若泻下如注,次数频繁或出现眼窝凹陷等伤津脱液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如果患者突然腹部疼痛、恶心、吐血、便血、面色苍白、汗出厥冷、脉微而细,则病情加重,务必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3、消导类药物有泻下或导滞之功效,只作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4、凡消导类药物,均宜在饭后服用。5、凡消导类药一般不与补益药和收敛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补法”与护理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人体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各种虚弱病证。代表为四君子汤、四物汤、生脉饮、六味地黄丸、当归补血汤等。


护理方法:1、由于阳虚多寒,阴虚多热,病室的温度、湿度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调整,合理安排生活起居。2、引导患者注意生活有规律,做到起居有常,保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劳累。3、饮食上应对证进补。阳虚者,可选用牛、羊肉和桂圆等温补之品,忌生冷瓜果和凉性食品;阴虚者应选用银耳、木耳、甲鱼等清补食物,忌烟、酒、辛温香燥之品;气虚者可选用山药、母鸡人生汤、黄芪粥等健脾、补肺、益气之品,忌生冷饮食;血虚者可选用动物血、猪肝、大枣、菠菜等补血养心之品。4、若遇外感,应停服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