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能打造从化旅游新特色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张建列2017-01-13
“竹文化”能打造从化旅游新特色
      本报讯(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袁凤)广州从化拥有数万亩天然竹林和历史悠久的传统竹产业。怎样挖掘传统竹产业的内涵,实现转型升级?近日,2017年北回归线竹文化暨竹艺生态设计展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生态学会等专家学者齐聚,为从化竹产业绽放新希望建言献策。

      打造从化竹文化艺术村

      华南师范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蔡江宇教授将广州传统文化中的竹文化与台湾和日本的竹文化相比较。他列举了台湾关于竹文化产业建设的成功案例——竹山小镇相关运营模式以及其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激发了游客的积极性,将竹山小镇改造为极具特色的旅游小镇,从传统的古村落转变为极受欢迎的传统文化创意体验小镇。

      蔡江宇指出,中国的竹艺更有着自己独有的气韵与发展前景。他提出从化竹文化的建设应该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本土化的东西设计化,将竹材料运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创造四位一体的生态文化艺术村,参考竹山小镇以及上海的九间堂等成功案列的成功秘笈,对其进行实地考察,总结经验,争取更高效率地进行建设,不走弯路。同时也为各大高校的学生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让竹文化创意创作成为人所皆知并乐于参与其中的一项日常活动。还可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感以及迷恋提升为设计元素,例如:春节、舞狮等,让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都可进行交流,将广东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国际,以从化得竹文化建设为基点为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平台,让其更好更快速地发展。

      针对从化竹文化创意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设计与传播系的莫建国老师认为,要将从化的温泉等文化涵盖在竹文化建设中,在景点中加入娱乐,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融进竹文化,将现有的东西融为一系列的产业链。除了建筑之外,还可将竹文化通过图像化的形式让其充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在玩的时候能够充分体验到古文化的魅力。

       需讲好从化竹文化故事

      在如何将古建筑改造为一个成功的旅游点这一问题上,广东省生态学会专委黄建中认为,要到竹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地方进行考擦,将一些传统的工厂改造成文化古城,还原广东的历史文化,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促进推广和实施。在北回归线竹文化的促进上,要找出其理论上的依据:从化地方的竹子与其他地方竹子的不同之处。建立艺术馆,将住、食、娱结合为一体,用更新、更好的理念去建设,并且在文化创意建设中一定要有体验、有故事,从内容到表层进行挖掘,将本土文化和现代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用文化的内涵去吸引人,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文化创意的建设中来。

      从化博物馆馆长何彬彬也表示,政府已经在从化重推了“美丽小镇”的文化古村的改造计划,从化的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也应该要抓紧时机发展起来,文化古村的保护和改造难度较大,要抓住重点特色进行开发,特别是要着重在竹文化创意建设上谋发展,在发展竹文化的同时也要将从化艺术村建设的更加丰满,可以尝试着将广东的广府文化与从化本土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谋取更加长远的发展,也为广东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造好的先例,文化和竹子相结合,大有可为。他建议,未来要筹备建立北回归线竹文化促进会,将竹文化和竹子这一原材料的运用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