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特应性皮炎复发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麦博 通讯员 冼咏琪2022-03-2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春季高发,且容易复发的皮肤疾病,而且好发病于婴幼儿期,是很多家长的心头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摆脱特应性皮炎复发呢?记者特意请教了广医二院皮肤科主治医生黄清华和徐敏,看看她们有什么高招。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AD)?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下简称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患者常 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AD通常初发于婴儿期。


怎么判定是否患了AD呢?介绍了“张氏”中国成人/青少年标准:1.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2.患者有特应性皮炎的个人史或家族史;3.血清总IgE 升高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又或一种以上特异性IgE 阳性。她说到,符合1+2 或1+3,即可诊断为AD。“通过1+2诊断的优势是,敏感性高,简单明了,方便记忆,结合国内实际, 便于临床应用。 但医生通常还是会让病人验血作病理确认。”


“A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且易出现病情迁延。”黄清华表示,AD常见于儿童,我国学龄前儿童的AD患病率高达12.9%,发达国家儿童患病率高达10%-20%,成人发病率在2%-10%之间,AD极易复发或迁延,70%的患者在儿童期后期(青春期之前)症状会显著改善,但是发病特别早和严重、有AD家族史或早期变应原致敏的患儿更可能出现病情迁延。


微信图片_20220324144328.jpg 

需长期规范化治疗管理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6个月中,AD复发率可高达81.2%!因此,AD需要长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但医生普遍发现,AD复诊率普遍偏低,长期管理意识仍有待提高。据国外调查研究表明,仅有32%患者能在外用药治疗期间定期复诊。但国内门诊统计,在已提供复诊预约号源的前提下,仅16.7%患儿按要求2周后复诊,其中6.3%患儿能坚持3次门诊复诊,远低于国外统计数据。所以说,如何提高AD患者长期管理的意识是AD长期管理的关键。


在AD长期治疗管理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逐渐帮助特应性皮炎患者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可期望的疗效,掌握如何避免刺激和诱发因素,以及做好自我管理,尽可能长期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AD容易复发的原因


AD为什么容易复发?黄清华解释,大部分AD患者有遗传背景,如FLG基因突变等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以及过敏性遗传体质等, 导致皮肤容易过敏、激发瘙痒与皮肤炎症。 所以,AD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正确治疗与护理。


引起AD复发的主要因素有5类:1.理化环境刺激(剧烈运动、出汗,高温,搔抓,碱性的洗涤用品,不舒服的衣物刺激);2.过敏原刺激(吸入性过敏原——其中最重要的是尘螨,婴幼儿注意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3.皮肤屏障破坏(不合理使用碱性、皂类的清洁剂、洗涤用品破坏了皮肤屏障);4.感染(皮肤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感染可使AD复发);5.精神情绪(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期的压力、焦虑等往往能加重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瘙痒与急性皮损是判断AD复发的征兆,特别是突然加剧瘙痒,红肿渗出的皮损常提示皮损复发或加重。


初发期积极主动管理,是降低AD复发的关键。黄清华建议,患者在初发期,当有复发迹象时,就应及时启动治疗,持续抗炎治疗至皮损几近清除,使隐患降低,就可维持正常皮肤状态, 每周1-2次维持用药, 可减少复发。

 

AD的常见治疗方法


徐敏介绍到,AD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专业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物、系统用药、紫外线疗法和抗微生物治疗等四种。


1.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使治疗AD的一线药物,根据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常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以及乳房、肛门外生殖器部位,控制炎症与瘙痒症状或用于主动维持治疗减少复发。用药方法主要采用“间歇性长期治疗”,即每周2和周五用药;或“周末疗法”,就是每周六和周日用药。两种方法都是在既往皮损部位和新发皮疹部位每周使用1-2次,尽可能长维持治疗以减少AD复发。


2.外用药物湿包疗法


湿包既有助于创建皮肤屏障并防止搔抓,也有助于外用药物渗透,此法多用于儿童婴幼儿中重度AD患者。


第一步在皮损部位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或保湿剂,其他部位涂抹厚厚的保湿霜;第二步将湿纱布浸入温水,拧干至仅稍微潮湿,包裹皮损区域;第三步用干燥的材料层覆盖湿层。“如果感觉太紧或不舒服,请去除湿包”徐敏强调。


3.系统用药


系统用药主要有四类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和靶向生物制剂。要注意的是,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短期应用。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重度特应性皮炎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应用时必须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用于特应性皮炎瘙痒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对于伴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合并症的患者,推荐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治疗,必要时可以加倍剂量治疗。


而靶向生物制剂(IL-4/13受体阻断剂)适用于中重度AD,可改善病变程度、改善瘙痒和降低复发率。


4.紫外线疗法+抗微生物治疗


紫外线疗法适用于中重度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慢性期、苔藓化皮损,控制瘙痒症状及维持治疗,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和中大剂量UVA1治疗。


抗微生物治疗是当有明显感染征象时短期系统或外用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1-2周。


日常如何护理预防AD复发?


1.修复皮肤屏障和保湿。洗浴的频率每日或隔日一次,水温控制在32-37 ℃之间,冬季可通过提高室温避免受凉。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洗完后用大浴巾轻轻吸干皮肤后立即搽润肤剂锁住水分。


  此外,要注重保湿润肤,足量和多次使用润肤剂(如VE乳膏、尿囊素乳膏等)是维持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应做到每日至少使用2次。新生儿期应尽早外用保湿剂,可减少和推迟AD的发生。“怎样算足量呢?原则是搽到皮肤不干燥为度,儿童每周用量至少100克,成人每周用量250克。”徐敏解释。


2.婴幼儿时期搽润肤剂能够降低AD发病率。据国外研究,润肤剂能够低成本降低AD风险,改变AD进程。


3.避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如避免室内过敏原,就保持房间通风透气,使用空气过滤器,常清洁日常用品,不养宠物(狗、猫等);如避免室外过敏原,就在花粉季节尽量呆室内,关好门窗,尽量少到树底、花草边,以及避免蚊虫叮咬;至于食物过敏原,不应仅凭过敏原检测结果判断盲目回避,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原检测、饮食回避和激发试验来明确是否食物激发加重AD,对于明确的食物过敏原予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