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今年已103岁高龄的邓伯因为心肺功能不好住进了医院。两天后,感觉脚痛,医生发现他两脚温度相差很大,其中一条脚的脚趾麻木、冰凉,查彩超后发现是左侧髂总动脉至腘动脉、胫前动脉血栓形成并多发斑块,简单来说就是患了“脉管炎”,一种肢体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而且邓伯在双下肢动脉硬化的基础上伴有房颤病史,因此诱发了左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如果不能处理堵塞的血管,邓伯将面临截肢及生命危险!
由于邓伯年纪太大、基础病多,采取截肢手术将面临巨大的麻醉风险,该医院不敢直接手术,向同行求救,但深圳多家医院都在实施上有顾虑,怕年老体弱的邓伯抗不过手术。
此时收治邓伯的深圳医院找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脉管炎专科,并发来了一份远程会诊请求协同诊治。脉管炎科杜猛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赶赴深圳为邓伯进行了2次手术,成功消除了下肢血栓,开通了下肢的血管,为邓伯成功挽救了一条腿。
据了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脉管炎科是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中医周围血管疾病专科,是广东省中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重点专病治疗单位,作为岭南地区唯一中医周围血管病专科,首创“蚕食疗法”处理脉管炎伤口,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有独特和丰富的经验。
杜猛告诉记者:“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较容易出现动脉硬化闭塞,而长期吸烟则会使脉管炎发病几率增高!如果此类人群出现足趾或手指冰凉、麻木、疼痛、走路无力、腿酸胀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同时,寒冷是脉管炎的诱因之一,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情况恶化,反复发作。常见为寒冷潮湿的环境会使肢体血管出现明显的收缩,血液循坏的速度减慢,同时引起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
脉管炎是什么?
脉管即血管,包括动脉、静脉两大部分。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主任黎建华解释,中医将四肢的周围血管病叫做脉管炎,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溃疡、变应性血管炎等十多种疾病,临床上脉管炎常见病主要有以下三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该病症会因各种诱因引起下肢血管非化脓性炎症,导致管腔闭塞,引起肢体不同程度缺血的情况。其高危人群是吸烟者、营养不均衡、寒冷潮湿地区居民、家族遗传因素,以20岁-40岁男性为主要群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于大、中动脉硬化、内膜出现斑块,引发动脉狭窄、闭塞,从而导致慢性缺血改变的周围血管常见疾病。其特点是全身性的,病变从大、中动脉开始,向小动脉发展;下肢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常见于45岁以上的吸烟、并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状的患者。
糖尿病足:多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引起并发症之一。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
中医清创处理独具优势
黎建华介绍,广州市中医院脉管炎专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脉管炎研究的三个单位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中医专科的制剂和独创疗法起了很大的作用。独创脉复生等一系列内服中草药制剂,具有加快侧枝循环建立、促进伤口愈合功能;止痛生肌膏、冰柏膏等系列药物外敷,运用“蚕食法”处理脉管炎伤口;在微创介入术前术后进行中医药干预,减少并发症,提高支架植入后的远期通畅率,以及利用先进的改良负压辅助愈合技术(VCD)处理慢性难愈溃疡,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他举例,严重的脉管炎患者,在手指或足趾出现感染坏疽时,常规的清创方法并不适用,清除坏疽要使用蚕食法,顾名思义,就是如蚕啃食桑叶般,一点一点的把坏死组织清除掉,做法主要是根据创面的情况,将坏死组织分时分期清除,保留健康组织,在血液循环改善,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有明显分界时,一次性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现今蚕食法已在脉管炎科门诊、病房应用超过5万例以上,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周围血管病的常规治疗技术;并且还被列入《中医外科学》等教材,主要应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的溃疡清创。
对于情况较轻的患者,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来采取最优的方案。如脱疽病未溃期现象,在中医内科基础治疗上,同时采取中药熏洗、贴敷治疗等方法来处理。
哪些人要重视预防下肢血栓?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尤其是曾经有心梗、脑梗等疾病的患者。
2. 心脏病和心房颤动患者,要预防动脉血栓脱落造成下肢动脉栓塞。
3. 创伤或大手术患者、骨科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坐长途车或飞机人群等,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4. 肥胖和糖尿病人群,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多,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发生损伤,诱发血栓。
脉管炎患者的饮食与调护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脉管炎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一般可持续数年或10多年以上,较难治愈。所以,脉管炎的日常保健很重要。黎建华给出以下建议:
1、保暖防寒,防冻伤。保暖防寒对防治脉管炎有积极作用,可改善微循环。
2、戒烟。吸烟习惯不改,无论用多少药也效果不佳。所以,戒烟是预防和治疗脉管炎的一项重要措施。
3、控制高血脂。清淡饮食,防止动脉硬化。
4、积极运动。改善和促进侧肢循环形成。
5、注意饮食调养,保持心情愉快。
泡脚方:活络洗方
冬天手脚冰冷,气血不足的健康人群,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初期的患者,可以用此方睡前泡脚,达到温经通络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功效:散寒活血通络
材料: 当归15g、红花10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15g、桂枝15g。
做法:准备约一锅10L水,将中药放入中药汤包中,烧开后再慢火煮半小时。煮好后,药液倒入盆中,待放至约40度水温时,泡入双足约10分钟。
禁忌人群:1、下肢红肿热痛者。2、下肢有溃疡,过敏,湿疹患者。3、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功能不全患者。 4、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
适合人群:平素怕冷,手足不温的气血亏虚或者阳虚寒凝患者。
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糖尿病,下肢缺血疾病的患者,泡脚水温不能过热,用过热水泡脚只会使脚部通畅的动脉血管扩张,只是增加了正常组织的血流,而缺血组织可能因为正常组织增加的血流而形成盗血现象,更加缺血了。另外医学上的研究已经表明:周围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加重缺血。所以对于下肢缺血的患者,是禁止用过热热水泡脚的。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以表现为下肢感觉麻木、怕冷。热水泡脚容易成为一个舒适的选择。悲剧在于:神经病变一旦形成,患者足部对于痛觉、水温的感觉反馈机制失灵。因此患者往往会不断加热水,哪怕已经严重烫伤,会浑然不知。
因此,如果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糖尿病足的患者,高温泡脚可以导致足部坏疽,甚至可能需截肢手术处理。
下肢动脉硬化和痰淤有关,它的表现是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可以取风市穴、丰隆穴这两个穴位。
风市穴
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在大腿外侧。站立两手下垂,中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就是风市穴,用敲的手法,每次大概敲3分钟。
2.丰隆穴
丰隆穴是属胃经的穴位,是祛痰要穴。位于解溪穴和外膝眼之间,大概中间的位置,胫骨外两横指两寸的位置。
用指揉的方式按丰隆穴,大概每次3分钟,一天三次,坚持下去可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