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河源科技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
11月30日,广东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以下简称河源研究院)在河源举行“助力河源科技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广东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重点项目推进会”,会议听取了河源研究院建设成效汇报和重点项目进展及应用汇报。河源市政府二级调研员王少锋、河源市科技局局长欧阳仕文、广东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李政访、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李定强出席本次活动。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李定强表示,河源研究院是河源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科学院合作共建的服务河源的重要科技创新载体。在河源市委市政府和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和指导下,河源研究院按照“边建设边发展边服务”的工作思路,围绕河源市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服务覆盖河源市五县三区,将省科学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当地的特色产业相结合,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河源科技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广东省科学院服务河源的重要窗口。
王少锋表示,河源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作为,主动对接河源企业和产业,搭建了省科学院与河源的合作桥梁,成功引入一批产学研项目落地河源,推动当地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希望河源研究院再接再砺,真抓实干,带动更多科创资源聚集,促进更多项目在河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河源市科技创新发展和 “示范区”“排头兵”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河源研究院的协助和推动下,省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与当地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协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产品品质提升及创新人才培养等实际问题。本次遴选的8个重点项目聚焦危固废资源化利用、丹霞地貌与恐龙公园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作物遗传育种、农林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粉末冶金、电子材料与器件等方向,助力河源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壮大钨精深加工与硬质合金等新材料产业,以及食品饮料、生态旅游等产业,对河源市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与河源高新技术企业广东金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氯化铷制备金属铷技术研究。该项目主要从处理固废过程产出的副产品中综合回收铷、铯等稀有金属,获得铷盐、铯盐等产品。项目正在进行产业化生产线建设,总投资5000多万元,预计每年可实现新增产值3亿多元,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铷稀有金属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奠基
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与河源市龙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基于板栗壳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采用农林废弃物-特色食用菌养殖-菌糠-生物有机肥-农作物种植的循环模式,高质化处理板栗壳,变废为宝。项目落地运行后预计年生产总值达5000万元,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省科学院电子电器研究所与港资企业河源天裕电子塑胶有限公司开展基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开关电源研发,现已设计开发出高效电源,助力实现节能减排、碳中和目标。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合作,拓展GaN器件的应用范围,深入研究第三代半导体SiC器件在逆变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应用,为河源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与天裕公司共研新产品
河源当地合作企业代表广东金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源县龙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源天裕电子塑胶有限公司、河源正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以及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表示省科学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为企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期待与省科学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产出更多创新成果。
河源市东源县常务副县长赖建军,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先昌,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代表胡璇,河源市县区、乡镇领导及代表,广东省科学院机关职能部门、院属研究所及河源院的负责人及专家,河源市企业负责人、企业家,河源市创新平台机构领导及代表等参加活动。
河源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成立三年来,以技术改造、新技术研发和科技咨询等方式服务河源企事业单位100多家,引进近40家湾区科技资源平台服务河源,在助力河源产业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普及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企业的好评,对河源的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