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可江:要做国家急需、难度更大的研究工作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1-06-04

★建党100年 党员科技工作者风采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冯春)为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递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让我们一起听听党员科技工作者叶可江讲述精彩科研故事。

 

叶可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先进院云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悉尼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大数据及网络系统,在包括IEEE TC、TPDS、TCC等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13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200余次,出版专著1本《DartCloud:云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0余项。曾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谈及来深圳先进院的感受,叶可江表示,“深圳先进院是个干实事的好地方,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科研氛围够浓、工作节奏够快。我曾在国内、澳大利亚、美国等不同的高校待过,发现深圳先进院是一个适合做事、出成果的好地方。身边大部分都是年轻的科学家,平均年龄才32岁,大家都是意气风发的,能够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取得丰硕成果。我觉得深圳先进院的党员群体的整体风貌是非常好的,大家工作都非常努力,成果也非常出色。”

 

还记得入党的情形吗?叶可江回忆说,“我是2007年10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到如今已经近14年了。我当时正在浙江大学读本科,学校里大家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很高,而且大家都很优秀,每年入党的人数又比较有限,因此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要非常优秀才会被吸纳入党。所以,当时能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入党,还是比较幸运的。之后我又被保送在本校继续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还有幸担任了博士班级党支部的副书记。”

 

作为科研工作者,党员身份带来怎样的正面影响?叶可江表示,入党之后感觉自己的责任心更强,学习工作也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更加关心党的政策,特别是对国家急需的一些研究课题特别上心。

 

以叶可江研究的领域来说,他研究计算机系统,平时主要做一些资源管理、调度优化方面的工作,以单点技术为主。但随着国家对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重视,近些年他有意识转向做云原生操作系统基础软件。这是个新的前沿领域,研制难度大、国内基础弱。2020年8月,云原生的核心模块——“Docker容器”被列入管制清单,给国内科技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研制自主的云原生核心技术及系统平台意义重大,而他们有幸在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芯片、软件和计算”重点专项的支持下,牵头组织国内优势力量对自主可控的云原生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取得很好的进展,阶段性成果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叶可江说,“我想,这就是党员身份带给广大党员科技工作者的影响,我们更愿意、也更应做国家急需、难度更大的研究工作。”

 

党组织的何种精神感受最深?叶可江说:“我觉得是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考察湘江战役纪念园时,说了一番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的确,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中科院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员,同时作为共产党的一员,我要毫无理由地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努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