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1-05-14

“价值驱动 利益共享 发展共赢”——

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针对产教融合“价值差异、利益错位、难以落地”,集团化办学“集而不团、团儿不暖”等突出问题,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自2012年起,依托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现代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管理与服务系统研发》等系列课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通过打造价值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铸造为发展共同体,探索出“价值驱动·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路径,为产教融合深化提供了机电模式(图1所示)。


图1:“价值驱动•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模式.png

图1:“价值驱动•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模式

 

一、成果理念

 

打造价值共同体是逻辑起点,从产教融合的源头破除价值壁垒,解决产教融合价值差异的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是保障,解决产教融合利益错位的问题;锻造发展共同体是目标,解决产教融合难以落地的问题。成果路径清晰,易于复制推广,基于职教集团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更紧密的对接。

 

二、成果实施

 

(一)凝聚集团成员育人共识,打造意识共同体,解决产教利益主体价值差异的问题

 

搭建集团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交流合作平台,2015年起搭建了常态化协商机制,定期召集集团成员政、行、校、企各方代表,对国家、地区产教融合政策宣讲解读并反馈意见,研讨专业建设如何服务产业需求,破除价值壁垒;构建集团“产业链-教育链”联动调整机制,自2015年起每隔三年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集团内主要行业发展前景评估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需求调研,至今已启动第三次调研,通过了解集团主要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深入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成员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服务定位提供决策依据,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源头开始为产业需求把脉,形成集团内育人共识。

 

(二)设计了芝麻信用积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体系,共建育人载体,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产教融合利益错位的问题

 

从“评价激励、载体建设、信息管理”三个层面形成利益共同体:与集团成员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育人载体,共同研发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链,对资源匹配、管理跟踪和贡献评价动态,基于大数据分析,参考芝麻信用积分对育人载体的产教融合项目进行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同时对责任教师进行考核激励,形成约束与激励良性循环机制。

 

1.参考芝麻信用积分设计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体系

 

启动校企合作项目认定制度,每个企业均有企业负责人及责任教师,采取一对一定点负责制,该企业所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相关工作,责任教师有优先处理权,及相关科研课题项目申报优先权;设计指标对集团成员参与产教融合的贡献进行考核,赋予芝麻信用积分,按积分评定等级,分值越高的获得后续项目更多优先权益,如配备博士对接技术项目,创新基地格子铺入驻,招聘专场订制宣讲等;项目负责教师的产教融合工作成效则纳入人事考核激励体系,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形成约束与激励良性循环机制。

 

2.载体建设。通过真实产教融合项目捆绑,形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使教育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建设集团成员单位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学生对口实习、体面就业、成员单位满意用工”为目标的预就业招聘人才精准供给平台;引入职教集团重点协会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广东省校企与校校合作促进会、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等3个行业协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智能制造,瞄准产业关键环节、关键工艺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与集团龙头企业珠海格力精密模具、美的威灵电机、与广州白云电器、深圳麦克韦尔、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建5个高端产业学院,打造产业高端人才培养高地,共建产教融合项目平台;依托集团“猎豹双创精英训练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培养、产业服务、科技实践、技能竞赛紧密结合的“五创融合”产教融合型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平台。

 

3.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集团信息服务平台链,实现集团产教融合项目实现动静态结合、全要素融合管理

 

与集团成员单位深圳搜牛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0万共同开发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资源匹配、管理跟踪和贡献评价动态管理;集团成员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对集团组织机构、成员单位、制度文件、活动资源的日常管理,实现对职教集团工作开展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集团预就业招聘管理平台对校企合作的过程数据进行目标化统计,实现校园招聘会、订单班组建等实现校企合作项目监管管理及服务。

 

三个平台分别承担集团日常运作、预就业招聘平台的静态管理及各产业学院、订单班、线上招聘会、创新创业培训营等产教融合实体载体的项目过程动态管理,实体集团产教融合项目管理“信息化、常态化、集聚化”。

 

(三)集团成员合力打铺设育人成果落地输出路径,形成发展共同体,解决产教融合难以落地的问题

 

基于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政策背景,以培育集团成员企业为共同目标,由企业出题,校企双方投入科研经费,组建团队,设置产教融合专项课题10项;联合集团龙头产教融合型企业,起草全国政协提案《产教融合促进法立法建议》,以立法的高度完善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形成集团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在成员院校中加以推广应用。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 :凝练并提出了“价值驱动·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政行校企等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立足集团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厘清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制定有效策略,紧绑区域行业趋势,适应产业转型,对集团成员唤醒共同的意识,担起共同的责任,追求共同的目标,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实践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领域。

 

(二)实践创新

 

1.机制创新:设计并创新了以芝麻信用积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激励机制

 

对集团成员进行利益画像,对利益相关主体参考芝麻信用积分信用机制,设计贡献度量化指标,通过订单培育培训、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共同指导学生竞赛、联合研究横向课题等指标评价,同时与人事激励制度结合,使得产教融合中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更进一步参与的愿望。

 

2.模式创新:探索并突破了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地模式

 

宣讲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政策,激励集团企业申报,协调集团内政行校企各方成员力量,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下,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过程中,通过组建“1+1”团队(“1个院校博士团队+1个企业工程师团队”)共同攻克企业关键技术痛点,把解决行业生产重大技术应用问题变成产教融合落地瓶颈的突破点。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校内、集团内应用效果

 

就业质量稳步上升,2018、2019、2020年,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4%、67%、70%,稳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8.5%、98.7%、99.33%,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预就业平台累计吸引企业超过3000家;双创平台为企业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1001.53万,培育集团成员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71家。

 

(二)成果推广及影响力

 

1.推广至四所职教集团,其中一所已经成功纳入广东省第二批示范职教集团,两所正在申报国家第二批示范职教集团。

 

2.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治理能力专题研讨班(一、二、三、四期)125所高职院校领导考察我校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建设模式

 

3.受邀前往贵州”2021年全省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研修班”宣讲职教集团产教融合运作模式,参与人数超200人。

 

4.2020年,集团理事长牵头起草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产教融合促进法立法建议》被采用。

 

5.2015年集团《打造预就业服务平台 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案例文章被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编辑的《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5年)》书刊收录;2016年集团《依托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案例文章被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编辑的《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6年)》书刊收录。

 

6.2015年第九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做“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与治理结构”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集团五方三层的治理结构、551型运行模式,即政行校企研五方主体联合,通过集团五个工作委员会等服务平台凝聚在一起,五个工作委员会日常有各自的服务载体与对象,聚焦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协同育人,聚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

 

7.2016年第十一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集团做专题报告,集团秘书长郑伟光结合当前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及产业升级发展方向着重阐述了区域人才的需求特点及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所应做的改变,开放办学是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集团自2011年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开放办学路径,不断完善集团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学习交流、合作研究、共建共赢、创新发展”的四条开放办学路径,凝练为“加减乘除”的开放办学思路。

 

8.2017年,承办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数据统计工作座谈会,向全国超过100家集团代表介绍经验。

 

9.2020年累计接待“职业院校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中省内外94家高职院校的书记校长学习调研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办学模式。

 

10.2014年,集团牵头学校成为全国集团化办学指标研究小组成员,参与集团化办学指标修订工作。

 

11.南方日报等知名媒体报道85次。

 

(三)集团人才培育标准输出效果

 

开发了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先后在集团内外8所中职学校和8所高职学校进行了证书考核;承担了由教育部委托机械行指委开发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开发,完成后推广到全省63所中职和高职数控专业;“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被省标准化局审核通过,作为首个地区教育标准发布。

 

文图素材由杨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