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主题的第八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启动。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刘建军等相关领导以及专家、社会各界、非政府组织(NGO)、志愿者出席了活动,共同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现场,广东省林业局发布了《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公众可在3月3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到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拟增至148个
据介绍,自2001年广东省公布实施《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来,至今已近20年。2020年以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了《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是按照濒危性、珍贵性、相似性、独特性、兼容性、关注度等6个原则,对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进行评估制定的。
名录由原先的76个物种增加到现在148个物种,其中兽类11种、鸟类106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2种、昆虫3种,特别是增加了蝙蝠类和昆虫类,弥补了以往名录的不足。在濒危性方面,专家学者重点关注在广东省分布、野外种群有灭绝危险的“极危”物种、分布区狭窄、野外种群数量稀少的“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数量下降明显或持续下降、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易危”物种和保护现状比较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风险的“近危”物种,例如长尾鸭、小麂、赤麂等,对广东省特有的两栖爬行类,如黑石顶角蟾、封开角蟾、东莞角蟾、广东颈槽蛇、深圳后棱蛇等,考虑到这些种类为近年新发现的物种,且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及濒危程度未作评估,故将其列入保护范围。
长隆集团近一年来,连续创下珍稀物种黑叶猴双胎、食蚁兽双胎、豹纹鲨成功孵化、白犀牛成功产子、西非海牛成功“二胎”等成就。活动现场,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将近期新生的动物萌宝照做成照片墙的长廊,供游客观赏;现场还有一众新出生的动物萌宝,第一次与游客见面,互动拍照。此外,园方展示了动物日常食用的蔬果,科普讲解师在一旁耐心为孩子们趣味讲述动物的故事。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揭牌
活动现场,刘建军副主席与长隆集团董贵信副总裁共同为长隆集团荣获的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揭牌。2020年年底,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广东长隆集团“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以表彰长隆集团动植物科普工作者多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帮助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活动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广州专员办、广东省林业局主办;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广州长隆飞鸟乐园、广东省长隆动植物保护基金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