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智能:创新是我与生俱来的品质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1-03-01

装备制造是工业的心脏,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本期《我与国企有约》将镜头对准了中国装备制造领域,通过领军企业山河智能装备带你领略中国制造的力量。如果岁月有颜色,那山河智能的21年发展历程一定是“制服蓝”、“山河绿”和“中国红”交织的传奇画卷。

 

01 制服蓝

 

山河智能成立之初就定位在装备制造领域,其创始人何清华首先为企业铺上了“制服蓝”的底色。在何清华创办企业前,与众不同的是他曾经当过11年机械工人。他很骄傲地和我们说,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人,通过自学掌握了多种技术,比如车间保修、开拖拉机、修拖拉机等都是自学的。11年“制服蓝”的时光让何清华更加了解装备制造,也为他后来成立山河智能、进入装备制造领域搭建了地基。


01.jpg

 

1984年何清华留在中南大学任教搞科研,任教15年间,他做了许多科技创新性项目,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展了十余年的厂校合作。但是何清华发现,合作企业并不关心技术进步和革新,也不能很好地把成果市场化,校企合作严重脱节。

 

1999年,为了让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形成产品在市场中应用起来,真正让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何清华决定自己创办公司,靠着借来的50万元成立了山河智能,由此再续“制服蓝”时光。当时国内挖掘机市场已被国外品牌占领,何清华试图破局,带领着山河智能开始了民族挖掘机品牌的探索之路。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研发带头人,何清华凡事亲历亲为,自己动手绘图、修改设计、蹲车间、检查产品质量等;作为企业管理者,他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体系建设上都准确地设定了方向,建立起挖掘机的设计体系、工艺体系和关键生产线。且在公司起步阶段,通过产学研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山河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02.jpg

 

2019年1月,山河智能决定牵手国资,依靠广州国资控股集团广州工控进击粤港澳地区,通过国资引领、产业协调、资源共享、业务支持等多方面立体化的支持,不断占领制造领域主导地位。山河智能发展至今已位居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世界挖掘机企业20强,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

 

02 山河绿

 

自山河智能成立以来,山河绿便成为其发展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山河智能那些喷上绿漆、涂上“SUNWARD”品牌标识的钻机、压桩机、挖掘机等产品将会在高原上与蓝天白云为伴,在发往海外时乘风破浪,在世界各地行走。


03.jpg

 

而山河智能的第一笔山河绿、企业起步的第一个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就是在先导式创新理念下诞生。先导式创新强调自觉、积极主动地创新,而非跟随式、仿制式创新。何清华觉得做与众不同的东西是一种本能,希望基于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去创新。后来山河智能开始研发小型挖掘机、涉水特种装备领域和通用航空领域等,都是在先导式创新的引领下做出的决策。

 

山河智能通过产品的创新和思维的革新,坚持先导式创新进而塑造持续领先的竞争力。这个方向是山河的未来道路,也是其创业的初心。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考察当地发展先进制造业情况。当时,一批外表山河绿的机械正在接受总书记的考察,这是山河智能研发的一款全新的工程装备智能遥控挖掘机,也是总书记观看的唯一一款动态表演产品。总书记的到来是对产业创新的关切,也是对山河专注创新、扎根实业的肯定。


04.jpg

 

自与工控牵手后,山河智能决定实施“一体两翼”战略进击南方地区,以山河为本体,依靠湖南和广东两大战略要地,试图在更多地方点亮山河绿。自实施战略以来,山河智能携挖掘机、旋挖钻机、起重机等产品,频频亮相粤港澳大湾区,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广州白云(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项目、深圳地铁项目等多个重大工程中担任建设“主角”,并凭借高效、可靠的技术实力与服务优势,深受客户青睐,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一抹亮丽的山河绿。

 

“你是亘古的丰碑,你是古老的歌谣......一滴滴凝聚的细流,汇成大海的磅礴。那是信念,那是人生,那是壮丽的山河......”这是山河智能的山河之歌,也是中国的锦绣山河之歌。山河智能21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段艰难而又荣耀的创新征程,通过先导式创新把一批批山河绿洒向中华大地,送出国门走向海外。

 

03 中国红

 

在山河智能“制服蓝”和“山河绿”交织的21年峥嵘岁月中,始终存在着一抹中国红。1999年原本生活安定的何清华,在国内倡导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环境下,下海创业;山河着手研发微型挖掘机,试图打破挖掘机市场被国外品牌占领的局面;山河智能始终依靠先导式创新发展,坚持走产业报国道路……家国情怀一直在鼓舞着何清华心存高远,也鼓舞着企业钻研实业。


05.jpg

 

何清华始终认为企业的振兴和国家强盛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国家真正强大的本身是企业也很强劲。他认为中国这几年在工程装备领域确实有非常大的发展,但原创性不足,大部分原创的工程机械产品都来自于西方。何清华希望山河智能能够为装备制造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增加国内创新性,助力中国装备制造发展。山河厂房外墙上的八个大字“修身治业,兴企强国”从不是口号,这是全体山河人的追求。

 

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广州国资控股集团广州工控的资源,山河智能和工控双方就山河的发展规划做出了清晰的战略布局。在业务发展方面,提出营收“两年两百亿,五年再翻番”的目标;在业务定位方面,强调“一点三线”,即聚焦装备制造,工程装备、特种装备、航空装备同步发展;在发展战略方面,将一体两翼战略和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依靠粤港澳大湾区,深耕工程基建事业。


06.jpg

 

山河携手国资开拓大湾区市场,这是山河战略重心调整的缩影。国资的加入将会在资本、管理及市场等方面为山河智能注入了动能;而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能够在在市场拓展、资源建设等方面将与山河智能形成较大协同。山河智能将会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携手共进的同时进一步进击国际市场,致力成为装备制造领域世界价值的创造者。

 

企业兴,则国家兴,山河智能将更坚定的沿着“先导创新精神”与“产业报国”的初心道路前行,在振兴国家产业、攀登世界高峰的征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山河智能历经波折与磨难,终会在技术和企业管理上真正跨上行业这个世界高地,成为世界性企业。

 

本报综合报道

素材来源大湾区创新《我与国企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