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载呕心沥血,育得佳果富乡亲 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梁红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刘雷 实习生 高翰2016-12-16
    统筹策划:唐明勇

   本报记者  刘雷  实习生  高翰  通讯员  郭小娜  马学鹏  蔡芹

梁红一直致力于猕猴桃品种研发和种植技术推广,怎么将理论研究放到生产中来,怎么样让国产猕猴桃超越替代进口品种,怎么样让果农发家致富?这是梁红思索的问题,也是他的初心。

    研发新品种,解决产业困境

    猕猴桃,又称奇异果,原产自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其高端市场一直被进口果品垄断。直到近年,以梁红教授为首的岭南特色水果研发团队研发出以“仲和红阳”为代表的优质猕猴桃品种。我国猕猴桃的种植历史虽然悠久,但在系统研究和产业化栽培方面却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比新西兰等国家晚了50-60年。此外,在猕猴桃早期种植方面,由于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和经营管理粗放,猕猴桃的产量较低,品质较差,采后易破损、易发酵变质、耐贮性差等问题突出,果农收益持续走低。这种问题在1992、1993年表现尤为明显,广东境内猕猴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大幅下降。

    同一时期,以和平县为代表的猕猴桃产区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这引起了岭南特色水果研究专家梁红的注意。1998年,他专门带团队到当地进行调查,发现猕猴桃种植、收藏、储存等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非无方可救,通过引导果农搭配种植不同时期成熟的品种即可解决。

    思路一明确,梁红立即组织团队开始进行猕猴桃的育种研究和高效栽培。历数年寒暑,梁红带着团队成员广州和平两地奔波,2003年,梁红终于从和平县的科学实验场嫁接繁育培育出新的猕猴桃品种——“和平1号”。“和平1号”成熟期较迟,可迟至10月中旬收获,这就拉长了和平县猕猴桃的采收期,成功地解决了之前的猕猴桃品种7、8月份集中成熟时易破损、易发酵变质的问题,首战告捷。

   “和平1号”于200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后,梁红团队乘胜追击,先后研发出“和平红阳”、“和雄1号”、“仲和红阳”三个猕猴桃品种。这三个产品分别具有成熟期晚,花期长、开花数多,夏季高温耐性较强的特点,实现了岭南地区猕猴桃产业早、中、晚不同熟期品种配套和不同档次品种合理布局,解决了整个猕猴桃行业的困境。其中“仲和红阳”被业内一致认可,其鲜果保持国内最高售价,每斤售价在二十五元以上,是国内唯一可以媲美国外优质猕猴桃的品种。这些新品种的研发推广,为果农带来了直接而丰厚的经济效益。

    研发推广一肩挑,要助果农致富

    有了良好的产品,如何做推广?对此,梁红说:“只有先让果农看到成效,他们才会有信心改种新品种,猕猴桃新品种才能被有效推广。”因此,1999年受邀到和平县进行猕猴桃种植指导的时候,他便提出应该建立农业示范基地。部分果农采用梁红研发的新产品后,猕猴桃亩产从0.6吨左右提升到亩产1.2吨以上,梁红的示范基地甚至可以达到亩产3吨。其他果农看到新的猕猴桃品种的种植效果后,纷纷表示希望能得到嫁接枝条改种猕猴桃新品种。“现在我的枝条早已是供不应求了。”梁红笑着说。

    除了建立了产业化示范基地,梁红团队还经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了服务于全省猕猴桃产业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和平县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把研发和推广结合在一起,推进助力猕猴桃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提到帮农民致富,梁红颇有自己的心得。他也给我们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和平县青州镇猕猴桃的专业户赖先生,原在三水市打工并成家,20年前携家人回乡创业,承包镇政府猕猴桃果场(120多亩),前10来年由于缺乏技术,加上品种较差,效益不佳,一直在勉强维持,花光了家里积蓄,其岳父家也先后补贴10多万元。在梁红团队的帮助下,更新了品种,推广新选育的“和平红阳”及其改进型“仲和红阳”,产量和价格同步上升,经济效益显著。几年下来,赖家不仅在当地盖了新楼,在河源市区购置了商品住宅,还新购买了两辆汽车。近3年其果园年纯收入已达0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有名的猕猴桃生产技术能手和艰苦创业致富的典型。

    和平县下车镇云峰村,原先是个贫困村,虽有部分村民种了猕猴桃,但是由于技术落后,产量低,农民没法凭借种植猕猴桃发家致富。梁红带领团队来到这个地方,通过建设专业合作社加强产业组织化,更新种植的猕猴桃品种,采用山坡地猕猴桃高效栽培模式,令云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云峰村的猕猴桃亩产0.6吨左右,如今亩产可以达到1.2吨以上,土地产量翻了一倍还多。梁红的示范基地甚至可以达到亩产3吨。而鲜果平均从格从5年前6-8元/千克提高到目前的10-12元/千克。如今,十几年过去,云峰村早已发家致富,村民年收入没有低于20万的。村内仅有200多户村民,却拥有着300多台小汽车,家家住新楼。每到收获的季节,村民直接进行网上销售,各大物流公司就会在山下设点,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要做好新品种的推广,必须整合资源,利用好一切的有利条件。”梁红总结道,当年他带领团队,协助和平县组建猕猴桃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该体系由高校、科研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组成,覆盖了当地猕猴桃的全产业链。这种以新品种选育推广和高效栽培技术为技术依托,以“猕猴桃新品种培育基地+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家庭农场+深加工企业”的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的机制和模式,带动全县近3000多户农户发展种植猕猴桃,实现户均猕猴桃种植收入达7万元,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

    展望未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提到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梁红说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构想:一是建立广东猕猴桃核心种质资源库和新品种选育基地,支持猕猴桃产业研发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研发山地猕猴桃高产优质栽培模式(设计栽培生态果园),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三是针选育新品种和开发加工新产品,实现品种科学化布局和产品多元化、多样化并延长鲜果供应期;四是在新发展区如东源县、龙川县、阳山县、仁化县和乐昌市等地推广猕猴桃新品种和种植技术,扩大猕猴桃产业规模。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和猕猴桃的研究一样,绝非是一人所能完成。因此,梁红通过申报课题带上新老师、下乡时带上新老师等方式实现知识传递,保证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为了带动猕猴桃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梁红在为和平县解决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和平县培养了农业人才。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与当地水果研究所合作,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人才培养,为当地猕猴桃产业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能手,甚至还在科研经费上给予支持。据悉,梁红团队已经为主产区和平县培养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5人,举办技术培训约2000人次。

    人物档案

    梁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生物科普与生物学教学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校本科生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持国家星火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财政林业科技推广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等部门重点专项2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育果树新品种5个,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科研成果中“猕猴桃品种的引进、选育与推广”获2007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和2010年获得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广东猕猴桃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的推广示范”获2013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猕猴桃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获2015年度河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仲和红阳”中华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其推广示范通过广东省省级技术鉴定。

    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广东省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多次获学校荣誉称号,2002年开始指导“千百十工程”省级和校级培养对象,被仲恺评为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