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数字化科技将大量运用于博物馆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0-12-25

数字化科技不是魔术棒,不能只为科技而科技,每座博物馆必须寻找出成就使命的特殊数字化科技发展途径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熊知一)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博物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2月23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共同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80讲邀请到了原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原台湾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誉腾教授作关于“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的数字化科技建设”的演讲。


1.jpg

 

张誉腾说,新冠疫情是人类百年一遇的大瘟疫、大灾难,有医学机构估计它将导致全球近20亿人感染,3000万人死亡。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制造出了一种所谓的“临界状态”。这本来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气体和液体两厢平衡的状态,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生活前景不明,显示出一种脱离常轨的紧张面貌。

 

新冠肺炎对博物馆产生了什么影响?张誉腾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作为文化重镇的博物馆灾情严重。国际博物馆协会日前指出,全球近95,000家博物馆,多达85,000家暂时关门,超过12,000家可能永久倒闭,这是博物馆百年来未有大变局。但是,这也意味着,博物馆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新的时代就将到来,其中最为明显的趋势就是数字化科技将大量运用于博物馆。

 

张誉腾说,数字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结构,让我们可以更有效利用藏品,从事诠释和沟通,吸引新的观众,促进观众参与。如荷兰的创新博物馆设置了15个登录点,参观前观众可以登录个人资料,在参观过程中,观众可以与展览互动获得展览信息,参观后这些信息会自动发送到观众家里的计算机或者手机上。伦敦历史皇家宫用科技创造出了宛如亲临实景的参观经验,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还原苏格兰独立战争历史场景。

 

有人曾经提出了将背景作为一座无墙博物馆的概念,思考如何将城市地理和历史内容紧密结合,让城市的集体记忆以一种复合的形式再现出来。可以利用地点定位和AR技术,将文化景点和说故事手法结合起来,带领游客从城市各个地点,去探索城市本身即是一座博物馆的概念。

 

在新时代里,也会出现新的博物馆专业和博物馆新兴人才。当代博物馆的内忧在于目前博物馆管理阶层培育过程中,普遍缺少数字化科技素养。而欧盟博物馆部门在2016年起进行数字化人才培育计划,创造出了许多新兴博物馆职位,其中提出了数字化策略经理人的概念,这一新角色的目的是为博物馆制定数字化发展策略,并与博物馆整体发展策略相呼应。

 

还有数字化典藏保存管理与策展人,其职责是保存和管理博物馆数字化资料,并支援其他部门利用这些资料为内容,来发展实体或者在线展览。还有数字化互动经验策划人负责为观众设计创新和互动的数字化参观经验,巧妙地结合馆藏内容与数字化科技来发展和改善这些经验。数字时代的博物馆也强调在线社群管理。数字科技要把博物馆从“提供信息”场域,提升到“体验”场域,将逐渐改变博物馆额基础结构,改变博物馆博物馆和观众的关系。张誉腾说,博物馆的数字改革,不仅是科技的,更是哲学的变革。

 

张誉腾举例说,美国的大都会美术馆是世界上最大、参观人数最多的美术馆之一。在9年前,大都会美术馆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从软件应用、3D打印、无线网络、虚拟实景导览等,诸多数字化科技都已经在使用。现在,大都会美术馆拥有4000万网络用户。他们的方针就是,要尽力将大都会美术馆馆藏和所作所为,通过网络传播到全世界。大都会美术馆有200多万的馆藏,但是大多数都不为人知。于是,美术馆利用当代创新数字化科技,重新组织、重新配置、重新包装,让这些古老馆藏的故事,像潜水艇般重新浮上水面,分享给当代观众。

 

大都会美术馆还曾经邀请了120位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选择他们最喜爱的大都会美术馆馆藏,谈艺术创作生涯和人生如何受到这些馆藏启发的故事。

 

张誉腾又举了一个小型博物馆作为案例,美国的一家名叫库柏希威设计博物馆。他们在2015年设计推出了著名的数字化导览笔。当观众入馆后,看到有趣的作品是,可以用笔尾部的按钮对准说明标识的十字按压存储,离开博物馆后,根据票根上的数字化条形码,可以上网查看个人云端收藏的作品,让参观体验延伸至博物馆之外。库柏希威提出自己不仅是一个实体博物馆,也是一个数字化的资料库,将所有的20万件馆藏,以类似维基百科的数据模式,永久放在网站上。


2.png


张誉腾认为,不同的博物馆有不同的数字化科技策略,但是都同意,数字化科技是必然的博物馆趋势,但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永远是要将博物馆使命传达给观众,数字化科技不能凌驾于这个核心价值。

 

同时,数字化科技不是魔术棒,它虽然可以改变博物馆的形貌、观念和物件使用方式,但是必须审慎使用,不能只为科技而科技,每座博物馆必须寻找出成就使命的特殊数字化科技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