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创新 陶艺传神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冯海波2016-12-15
承传创新 陶艺传神
刘泽棉在工作室。海波 摄
     ▲嫦娥奔月 作品采用帖、雕、刻、捏、捺等多种石湾传统技艺,呈现岀祥云舒卷、瑞气升腾的场景。嫦娥怀抱玉兔,奔向月宫。陶塑造型别致,设色明朗,布局精巧,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石湾陶艺的独特魅力。
      ▲张良进履 以“张良进履”的故事为题材创作。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让张良下去给他拾鞋。张良感到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作品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情景。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作品以此为题材创作,人物刻画得形象生动,展现出其性格特征。
      ▲紫气东来 以“老子骑青牛出关”为题材创作。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常以此比喻吉祥的征兆。作品人物形神兼备,衣纹线条流畅。
      ▲牧歌 两娃野外骑牛放牧,男孩吹起笛子,女孩凝神倾听。一曲悠扬的牧歌飘向远方。
      ▲东坡赏荔 苏轼被贬谪岭南,却赋诗赞美岭南佳果荔枝。作品以此为题材创作,展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意境。
      本报记者  冯海波

       今年是佛山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成立60周年。作为石湾陶艺泰斗,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泽棉,便是新美陶60载辉煌历程的见证者。

      刘泽棉是石湾陶艺世家刘胜记的第四代传人,师承叔公刘佐朝,并深受刘传等名家的影响。1955年,他进入石湾美术陶瓷厂从事陶艺创作至今。曾于1958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93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获评为第二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其作品博取众长,融汇贯通,自成一格,具传神、雄健、豪放、古朴、厚重的特点。在创作中溶入人体的解剖学原理,注重衣纹、筋骨、肌肉的塑造,工意兼得,形神结合,具有浓厚的石湾传统陶艺特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刘泽棉创作了大量的陶艺作品,大多是传统的人物形象:罗汉、达摩、钟馗、皇帝、张飞、文成公主、文姬归汉等等,也创作了动物陶塑《大鸭》、《神仙鱼》等。六七十年代,由于受“文革”时期的影响,主要是创作工农兵形象的作品。如《杨子荣》、《红色娘子军》、《农妇》等。1963年,他到南海农村深入生活,以一个老农为形象创作了人物陶塑《喜悦》。代表作有《持杖罗汉》、《引福归堂》、《伏虎罗汉》、《十八罗汉》、《八仙贺寿》、《竹林七贤》、《钟馗饮酒》、《水浒一百零八将》等。不少作品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赴国内外展览,不少珍品还被国外收藏。1985年获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年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