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飞·天河艺术空间落户天河艺术公园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麦博2020-11-10

11月9日下午,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个人名家工作室“鸿飞·天河艺术空间”正式落户天河艺术公园。


微信图片_20201110122846.jpg

天河区人民政府与许鸿飞院长互换了“鸿飞天河艺术空间”进驻天河艺术公园的合作协议。随后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介绍了引进高峰艺术名家落户天河,打造天河艺术公园的项目情况;天河区文联介绍了依托天河艺苑,助力天河艺术公园打造的活动情况;天河区住建园林局介绍了打造天河艺术公园的景观提升规划;许鸿飞院长就“鸿飞·天河艺术空间”初步设计构想作现场发布。


天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晖常委在致辞中说,引进高峰艺术名家落户天河,打造天河艺术公园项目,意在引进高峰艺术名家,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时代作品,为城市厚植文化底蕴、增添艺术魅力。以名家独有的优势,打造艺术创意、生态自然和城市人文“三位一体”的公共空间,植入高端文化元素,实现开放共享,拉近高雅文艺与普通市民的距离,打破“千园一面”的常规格局。以文化穿针引线,借大师艺术之手,用精细绣花功夫将天河艺术公园塑造成一个凸显区域特色、时代魅力、城市性格的文化高地,将艺术与生态完美融合,大大提升天河区城市文化内涵,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和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天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芹介绍了天河文艺网红打卡点“天河艺苑”的情况。天河艺苑2019年1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场地利用率为100%,形成了“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形式多样、服务市民”的良好格局。天河区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工作、重大节庆、时事主题,举办各类高品质的展览、专题讲座沙龙、惠民演出共计60场,开馆以来累计参观人数达6.15万人次。被广州市文联授予2018——2019年度“广州最佳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基地”称号。天河艺苑将发挥阵地优势,不断促进天河区各文艺家协会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天河艺术公园的打造。


天河区住建园林局副局长郑鹏介绍,天河公园将利用拆围透绿,退地复绿的契机,对公园闲置、废旧建筑进行功能升级和景观提升,引进艺术名家入驻,打造四大艺术片区:一是将原南门溜冰场工作房规划为鸿飞·天河艺术空间,结合周边绿地,打造现代雕塑主题艺术片区;二是将原山顶旧办公室规划为岭南画派创始人纪念馆,整合周边滨水建筑、亲水平台,打造传统岭南画派艺术片区;三是将原公园办公室、会议室规划为天河艺苑和国画名家艺术馆,打造传统与现代艺术结合的中国水墨艺术片区;四是将经营性场地规划为具有艺术气息的公益性儿童乐园,增加艺术性的科普互动装置,打造儿童休闲娱乐艺术片区。通过塑造公园门户广场、艺术客厅、艺术草坪、艺术小品等形式,将园林精品融入到复绿工程,赋予公园老建筑新活力,把公园营造成艺术氛围浓厚的多功能城市客厅。


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波介绍,引进高峰艺术名家落户天河艺术公园项目于2019年2月正式启动,以“政府主管、名家加盟、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计划在3-5年内以柔性方式引进2-3名国内外知名、德艺双馨的一流艺术大师和本土文化名家长期坐阵天河艺术公园,政府将免费提供园内场地作为名家艺术创作空间。艺术家每年不定期提供4-10场公益性高端艺术展览、精品文化讲座、名家创作分享、艺术审美提升等大型活动,发挥名家优势,通过“公园+”的多种跨界融合方式,实现历史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对话联姻,推动岭南本土艺术与国际公共艺术的交流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在会上分享了“鸿飞·天河艺术空间”的规划设想:艺术空间整体用于许鸿飞雕塑创作生产,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平台的搭建;着力打造全市未成年人雕塑艺术营,以兴趣、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雕塑,爱上雕塑艺术;配合天河艺术公园整体提升规划重点打造户外雕塑空间,让承载时代思考的雕塑作品与市民生活亲密接触,产生碰撞。艺术空间设有室内常规艺术展示厅和临时展厅等功能区,常规展厅用于摆放许鸿飞个人创作及收藏的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临时展厅则承担起引进国际知名艺术家展览、交流,为本土新晋青年雕塑家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展示服务。休闲区则作为阅读和休憩的空间,摆放记录许鸿飞个人世界巡展的图册书刊及各类艺术书籍,让游客和市民在休闲的过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据悉,引进高峰艺术名家落户天河艺术公园是天河区委、区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天河区城市更新展现城区魅力的重点文化工程;是天河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城区文化综合软实力出新出彩,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抓手。该项目突破常规运作限制,在全市范围内首开政府与名家个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先河。其将助力天河全面实施文化改革创新、文化特色打造、服务体系构建、服务效能提升、公民素质提高、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对外交流、文化精英培养、文化资源引进、文化产业发展等十大高质量发展工程,以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推动具有岭南风格和国际气派的文化强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