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品学会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沙龙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姚赞原 通讯员 彭红梅2020-10-14

探讨未来食品企业科技创新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食品产业作为广受大湾区民生关注的重要领域,应当增强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激发创造新活力,凝聚产学研合力,实施品牌战略和信息化经营,推动建设科技创新食品加工体系,促进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F1A8140.JPG

会议现场。


10月13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南山自然科学学术交流基金会支持,广东省食品学会主办,广东省食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一同协办的广州市“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建设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沙龙,在广州浙江大厦举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南山自然科学学术交流基金会等相关部门领导莅临大会,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政府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士,以及数十家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近200名代表参会,并邀请吴清平院士、赵谋明教授、张名位研究员、石磊教授等广州市杰出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产业的热点问题作学术报告.


广州市科协一级调研员程志鹏致辞讲到,食品产业作为广受大湾区民生关注的重要领域,应当增强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激发创造新活力,凝聚产学研合力,实施品牌战略和信息化经营,推动建设科技创新食品加工体系,促进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领域专家就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产业作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省科协副主席吴清平院士作《中国食药用菌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高效开发利用》报告,并介绍团队运用多组学技术对重要的食药用菌如灵芝、灰树花等开展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机理研究,明确了其作用功效的物质基础及机制,为食药用菌精深加工奠定了理论支撑。吴院士表示,随着野生食用菌大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新的优良菌种被发掘、认识、开发和利用,必将促进我国食药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F1A811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使现代食品工业向“营养与健康”方向转型,保健食品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柱越来越被重视,但粤港澳大湾区保健食品产业依然面临着核心功能性因子的发掘不充分、产品配方同质化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弱等限制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赵谋明教授在《大湾区保健食品产业升级的策略与思考》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研究开发具有不同健康功能的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肽、小分子活性物质等新型功能性食品因子,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十年来,赵教授的团队针对功能性肽产品开发的共性技术难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蛋白质资源生物转化及精制加工领域形成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蛋白原料的靶向筛选和目标活性肽的可控释放,并显著提高了蛋白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功效,成功开发出十余种功能因子明确的系列功能性肽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涵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制造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张名位副院长在《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需求与发展策略》报告中,明确了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问题、机遇及发展定位,提出了农产品加工利用的总体原则、主要策略、科技需求、发展途径与重点任务。张名位研究员强调,应重点研发柔性加工、数字集成、感知物联和智能控制为核心的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智能制造加工系统和粤式智慧工业厨房等食品加工制造技术装备。根据农产品基础大数据和不同人群的营养生理特点,通过多组学、纳米材料、数据云集成等新技术设计创制系列营养健康食品新产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并建立基于组学化和材料化的非靶向筛查、多元危害物快速识别与检测、数字化防控、区块链等食品安全防控技术,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基因类工程技术引出的基因食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基因食品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其食用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食品与人类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应用基因技术除了开发基因食品之外,是否可通过基因技术来检测食品安全呢?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石磊院长为与会者介绍了《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石院长的团队通过恒温核酸扩增结合光电技术把生化分析中的光谱信号转化成电信号, 实现实时检测、自动记录及报告结果,为临床医院,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提供精确高效 、操作简捷的分子检测快检整体解决方案。


专家大咖共同探讨未来食品企业科技创新方向


F1A8293.JPG

圆桌会议。


下午的圆桌会议由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白卫滨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娇艳教授联合主持。会议聚焦“食品企业科技创新、食品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讨”,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杜冰教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健康食品研发中心唐健总监、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吴克刚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吴继军研究员、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曾永青所长、汤臣倍健科技中心微生态研究和应用科学家迮晓雷博士等6位主讲嘉宾。


圆桌会议上,专家们从AI智能大数据时代与网络经济对食品科技发展的冲击与机遇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未来食品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驱动力,强调新型食品人才的培养,应该基于产业需求导向和基础研究导向的有效融合,并就当前环境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等议题展开讨论。同时,台上嘉宾与台下与会者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创新沙龙站位高,前瞻性强,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大家在聆听权威专家高水平发言的同时,还能近距离请教及探讨行业共性关键问题,并有机会与众多同行分享看法和见解,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确实受益匪浅。


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节点,学会主办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沙龙,旨在把握新时期的大好政策形势,探讨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将继续发挥高端学术沙龙的引领辐射作用,汇集食品行业领域权威专家,通过知识分享、前沿对接和交流探讨的有效结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基点,推进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