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020-07-17

7月1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物局)和广东省博物馆主办,广东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协办的“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展厅展出。共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60余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现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当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师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这些展品技艺高、题材全、品类丰,集中呈现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艺、贴金等技法于一体的艺术特色,代表了潮州木雕的精致工艺、艺术价值,反映潮汕独特的文化景观。


DG3A0095.jpg

潮州木雕展策展现场 房蓉 摄


展览分为“历史源流”“艺术菁华”“人神共赏”“生活意趣”“木雕与潮汕文化”五个部分进行展示。第一部分“历史源流”概述潮州木雕在“发展期”“成熟期”“兴盛期”“衰退期”和“复兴期”的重要特点;第二部分“艺术菁华”,分为“匠心独具”和“艺术审美”两个单元,从潮州木雕的雕刻工具、雕刻技艺、艺术表现等角度介绍潮州木雕的技艺特点与特征;第三部分“人神共赏”分为“民间信仰”“礼义文化”“精雕百态”三个单元,介绍了潮州木雕在潮汕人精神和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与作用;第四部分“生活意趣”,分为“建筑构件”“家具陈设”“自然风物”三个单元,还原了潮州木雕在潮汕人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呈现潮州木雕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特点;第五部分“木雕与潮汕文化”分为“木雕与信仰”和“木雕与习俗”两个单元,以潮州木雕和体现潮汕文化的文物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反映潮州木雕中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凸显潮州木雕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文化价值。本次展览还特意设置了“木雕制作显身手”“中式木建筑断面简图”“布置宗祠”等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互动项目,旨在增强展览体验感,让观众充分领略潮州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DG3A0308.jpg

潮州木雕展策展现场 房蓉 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扶持,突出强调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木雕几经起伏,在传承与发扬中获得了新生。潮州木雕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地方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神韵。


为推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非遗民俗文化,广东省博物馆首次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合作交流,从2000余件/套馆藏潮州木雕作品中,遴选出130件/套精品,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不少展品均为首次面向公众亮相。广东省博物馆原创展览近年来不断走出广东、迈向世界,取得了很好的文化传播效果,此次展览能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传递岭南声音,是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展览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缩影。


重点文物:


府楼猴

明代  高44.5厘米底宽18.5厘米

潮州市博物馆藏

图片1.png


潮州府镇海楼建于明成化元年,是明代潮州府衙署谯楼,俗称府楼。府楼建筑结构坚固,用石砌成围墙,栏杆以108只木雕猴子作为装饰。猴子雕刻比例准确,线条简练,造型各异,神态生动。因装饰于府楼建筑,民间称之为“府楼猴”。


高浮雕彩绘《徐晃射锦袍》随梁枋

清代  高21厘米 宽106厘米 厚6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2.png 


此随梁枋运用高浮雕技法,刻画了《三国演义》中《徐晃射锦袍》的故事。木雕中央可见曹操安坐铜雀台的中堂,完成射箭比试的张郃、夏侯渊在左方,右方则见徐晃准备射落悬挂柳枝之上的锦袍,及意图强抢锦袍的许褚。


金漆木雕祥禽瑞兽菱形馔盒

清代  高26厘米  宽64厘米  厚21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3.png 


馔盒有长方形和菱形两种,平日陈设于厅堂的几案上,祭祀时置于神案上或神龛前,摆上果脯或糖枋等供品。此馔盒的盒盖已缺失。“山”字形盒架饰有六个圆雕压脚狮子,足间牙板雕刻柔媚纤细,束腰及围栏等部位饰通雕卷草纹,圆雕花卉栏柱头,盒架立面嵌饰通雕人物故事、珍禽瑞兽及鱼藻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