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嗓遵循5原则,喝水润喉有讲究
来源: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作者:郭静 张阳 林伟吟2020-06-30

111.jpeg

 

    全媒体记者 郭静  通讯员  张阳 林伟吟

 

刚刚过完端午假期,由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讲话费力,市民王女士不得不去医院耳鼻喉科“报到”。原来,假期时王女士辅导孩子写作业,每天吼娃一小时后,声带突然出了问题。“明明我有喝水润喉,吼的声音也不大,为什么还会哑嗓子?”王女士感到费解。

 

 嗓音病偏爱“急性子”

 

医学数据显示,近年来,嗓音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主要包括由于嗓音滥用或心理因素导致的功能性发声障碍及器质性嗓音疾病。器质性嗓音疾病以反流性喉炎、急性感染性喉炎及声带良性病变最为多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助理、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教授介绍,嗓音常被称为人们的第二“名片”,一旦出了问题,不仅给日常交流带来不便,也影响个人形象。

 

郑亿庆介绍,嗓音疾病患者以女性居多,好发于性格外向、性情急躁者。在女性器质性嗓音疾病患者中,15%的患者存在内分泌异常。郑亿庆教授介绍,以下三类人更容易患嗓音疾病:

 

职业用嗓人群教师、接线员、播音员、主持人、演员、歌手、窗口行业人员、推销员、售货员等职业用嗓人群。嗓音疾病被称为教师的“职业病”。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嗓音疾病的总体患病率为33.81 %,远远高于普通人群6% 的发病率。其中,肥厚性声带炎、血管性声带炎、声门闭合不全、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都是教师较为常见的嗓音疾病。

 

吸烟饮酒人群长期吸烟,年龄四十岁以上的男性,有咽喉不适症状或声音嘶哑超过一个月,需及时就医。

 

儿童儿童性格活泼好动、话多,喜欢大喊大叫、大哭大笑或发声方式不当等容易患嗓音疾病。

 

语速快、大嗓门易中招

 

郑亿庆介绍,嗓音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由肺部的空气动力、声带的运动与振动、咽腔鼻腔口腔及唇齿舌等的构音与共鸣协同作用产生,涉及音量、音调、音质、声时及共鸣等,任何一方面出现异常,即可发生嗓音障碍与疾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嗓音滥用与不良生活习惯。嗓音滥用包括说话音量过大也就是俗称的“大嗓门”,音调异常,说话太多或时间太长,语速太快,欠缺停顿、换气,发声过于用力,常清嗓或咳嗽,呼吸与说话不协调等。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过度劳累、抽烟、酗酒、熬夜、喜辛辣饮食、生理期过度用声等。

 

感染与炎症。上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性\感染性喉炎、鼻窦炎、过敏、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以及一些特殊感染,如喉结核及真菌感染等均可引起嗓音疾病。

 

全身疾病。嗓音衰老、听力缺失、胃食道反流、内分泌功能异常、神经源性疾病、声带运动减弱、精神心理性嗓音疾病等全身性情况均可影响嗓音疾病。

 

发音结构异常。如声带沟、声带瘢痕等结构异常均可引起嗓音异常。

 

护嗓遵循5原则喝水润喉有讲究

 

郑亿庆教授建议,预防嗓音疾病,应该遵循5原则:

 

培养良好的用声习惯。讲话要适量,切勿过度用嗓。有些人喜欢在讲话间频繁喝水“润嗓”,实际上未必是护嗓的好方法。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杨金珊医生表示,用嗓过程中频繁、大量喝水,可能冲淡声带自身分泌的黏液,无法对声带起到润滑、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在用嗓前喝足水,用嗓后稍事休息再补充水分。如果实在太渴,可以喝一小口水,且用嗓前后不要饮用过热、过冷、过于刺激的水或饮料。

 

保持良好健康状态。首先是身体健康,要经常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对用声者来说也同样重要,人的声音极易受情绪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大怒大悲、忧伤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不熬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适量规律,切忌暴食暴饮。少食糖份过多、干燥、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芥末以及过于油腻的油饼、油条、大肥肉、红烧肉等。禁烟酒。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炎症、保护嗓子。

 

嗓音训练。用声不当是引发嗓音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不正确的发音,就会引起炎症、声带疲劳、闭合不良等,药物是无法根治的,大量用嗓仍会反复发作,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是治本的关键。因此,嗓音训练也是预防嗓音疾病的有效方法。

 

针对职业特点进行预防研究表明,单日最大课时数与嗓音障碍呈正相关。因此,教师们应该合理安排单日授课课时数,如果班容量太大可以借助扩音器等,有利于减低教师嗓音障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