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牙痛便扒光了牙  结果竟是三叉神经痛
来源: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作者:郭静 朱钦文2020-06-29


5.jpg               图文无关。郭静摄

 

         全媒体记者  郭静  通讯员  朱钦文

 

@平平:三叉神经痛被公认为“天下第一痛”。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nainai: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先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一两分钟而骤然停止。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吹风或响声也可引起发作。部分病例发作与气候有关,一般冬春等寒冷季节发作较多,很少自愈。

 

  六十多岁到李叔右面部疼痛数年,时常夜不能寐,刚开始认为是“牙痛”,直到拔光全部的牙齿,右面部疼痛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李叔才知道,错怪了自己的牙。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陈陆馗主任团队为其找到了根本原因——三叉神经痛。李叔接受了微创手术后,右面部的疼痛终于消失了。

 

牙齿全被拔掉了,脸却还在痛

 

李叔介绍,数年前他便出现了右面部疼痛,像电击、刀割、针刺一样,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刚开始他以为自己是“牙痛”,于是陆陆续续拔掉了口里的全部牙齿,但之后,右面部疼痛却还是在继续,李叔才明白自己错误地让牙齿背了锅。

 

后来,李叔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刚开始还有一定效果,但效果越来越差,到后来,哪怕是刷牙、洗脸、剃须、说话、喝水,甚至行走时微风拂面,都会引发疼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5月27日,李叔转诊来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神经外科陈陆馗教授检查发现,李叔右面部疼痛的位置恰好是在三叉神经各条分支支配的区域,疼痛特点是三叉神经痛的典型表现。MRI检查发现右侧三叉神经根部被小血管压迫。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之后,陈陆馗教授团队为李叔做了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后,李叔右侧面痛消失了,李叔开心的说:“终于可以刷牙、洗脸了,吃饭、喝水、刮胡子也不用那么害怕了!”

 

如何区别“天下第一痛”与牙痛?

 

陈陆馗介绍,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痛症之一,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疼痛发生在三叉神经支配区,人的面部会有一个或多个敏感的“触发点”或“扳机点”,大多在鼻翼、嘴唇、脸颊、眉毛、耳屏等地方,所以,刷牙、洗脸、剃须、饮食、说话等很可能会触碰这个“触发点”,引起疼痛。每次发作时会持续数秒或数十秒,这种疼痛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烈的疼痛,可描述为针刺样痛、触电样痛、刀割样痛、撕裂样痛等,常常难以忍受,焦虑不安,有“天下第一痛”的俗称。

 

陈陆馗指出,三叉神经痛经常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拔牙后仍疼痛难忍才确诊为三叉神经痛。一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多局限在牙龈部,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酸痛,没有明显“触发点”。如果自己不能分辨,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神经外科就诊。

 

专家支招:三叉神经痛如何治疗?

 

“目前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治疗的原则是,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优先选择药物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药物过敏或疼痛剧烈且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时,则考虑手术根治。”陈陆馗介绍。

 

很多患者担心做手术有风险且容易复发的情况,陈陆馗教授解释说,“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在显微镜完美的放大、聚焦和照明下通过微创的方式将原本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分离开,这种微创手术的并发症很少,复发率很低,能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根治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