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琪林科学讲坛”开讲 专家揭秘榕树与榕小蜂协同进化的故事
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记者 冯海波2019-02-18
华南植物园“琪林科学讲坛”开讲
专家揭秘榕树与榕小蜂协同进化的故事
讲座吸引了近百名的大小朋友。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黄银萍 黄瑞兰)近日,华南植物园“琪林科学讲坛”第一期开讲,资深植物生理学专家、华南植物园陈贻竹研究员带来了“榕树与榕小蜂之间协同进化的故事”的精彩报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榕树与榕小蜂的“千古奇缘”,同时也分享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陈贻竹首先从南方行道树细叶榕、广东人喜欢用来煲汤的五指毛桃、果实用来做凉粉的薜荔等几种常见的桑科榕属植物的“果”讲起。在大家认真观赏这些“果”的时候,但听他话锋一转:“我们看到榕树的这些“果实”,实际上是奇特的花,这样的花叫隐头花序,这个像“果”的花序顶端有个小“洞”,叫花序口,这是所谓的“门”。榕树的“花”被外面一层“肉”包裹着,里面有成百上千的小花。”

      在广阔的大森林里,传粉者是怎样找到这株同一个种的榕树?花序口平时是关的,只有当里面的雌花成熟才打开,榕小蜂又是得知消息?怎么进去?陈贻竹解释道:“榕树种类有千种,必须是这种榕树的花粉传到另一株同种的榕树的雌花上,不能错!如果错了,这个种就变了,就灭了。就是说,一千种榕树有着对应的有一千种榕小蜂。榕小蜂很小,比针孔还小,在复杂、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里,榕树如何让小蜂找到属于它的榕树?办法是:榕树在花成熟时会释放出专一的化学信息素,一千种榕树就有一千种不同的信息素,吸引一千种不同的榕小蜂来传粉。”他举例说,榕树的“花序口”等于是“门”,每种榕树的“门”的苞片就像这个家门口上的锁,而榕小蜂的头器就是钥匙,这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此外,榕树还需要保证有不间断的花源,而且为了降低小蜂找错家的风险,不同种榕树开花的频率和周期不同,这保证随时有“家”可去——传粉和产卵。这些奇妙的现象看似简单,但它们并非一开始就选择这个方法,而是经历了近万年的进化过程。 

     “榕树要结种子,小蜂要产卵,都要子房。但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要限制小蜂的贪婪。榕树就想出一个办法,把柱头长长点,小蜂产卵器到不了子房,产不了卵。同时,花果里留一部分短柱头的雌花给小蜂;而长柱头的花则留给榕树自己产种子。这样的结果就是长柱头雌花产种子,短柱头的雌花产小蜂。因此在花序‘果’内两种雌花数量上大致相等,各占一半。这样榕树和小蜂相互获益。这种相互关系称为互利共生。”陈贻竹以讲故事的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用有趣的方式表达,使大家都很容易理解。“这是两种生物为利益分配的博弈:榕小蜂给树传粉—榕树获得利益;榕树为小蜂提供资源—榕树付出代价,利益和代价之间需要平衡—稳定。人类社会也一样,就是平衡-失衡-再平衡-再失衡中发展。上面这些过程或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实际就是,榕树和小蜂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选择。也是生命对自然的选择。”

      陈贻竹深入浅出,精彩演绎,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惊叹于榕树和榕小蜂的智慧。他也表示,人类对榕树和榕小蜂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这个系统中还有许多现象有待揭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