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一开始,科普老师就介绍了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案例,大部分都是因误食、食用不当等原因导致中毒,甚至还有部分植物只是触碰汁液,也会引起相当严重的副作用。类似夹竹桃科、萝藦科、天南星科等植物,即使不常见,但其有毒早已远扬,让大众一听便敬而远之。然而一些常见的蔬果药材、园艺花木被标识为“有毒”,大家的疑问就来了。实际上,这些日常人们生活中最经常接触的蔬果药材、花草树木,才是最需要注意的植物。
科普老师举例说,像扁豆没煮熟引起肠胃不适,盲目迷信野生更有营养而大量吃蕨菜之类的野菜……这类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曾经有一位老婆婆误把水仙当成韭菜包饺子给家人吃导致全家不适入院治疗。可见,正因为熟悉,稍不留神,就容易掉以轻心,或心怀侥幸。因此,了解身边的有毒植物和知识,也是生活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室内课程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市民还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游园,认识各种有毒植物。科普老师提醒,在野外,不能因自认“觉得眼熟”与“好奇”,就随意采摘植物品尝,有些植物甚至连汁液都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很多植物虽然毒性微弱,但一旦累积过多就会“积重难返”, 因此不要因吃一两次没事,就觉得这植物没问题,许多植物都是:“用得好是药,用不好是毒”。有市民表示,经过此次课程,市民对有毒植物都有了重新认识,在观赏植物与日常饮食上也将会更注意和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