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广州地区“全国示范校”、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共建学校、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科普研学共建单位开展的科普研学培训活动,在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圆满举办。近百名教师通过“理论研习+实践体验”的沉浸式研学培训课堂,探索科普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新路径,为“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
本次活动围绕提升培训实效这一目标,精心策划了三个核心环节:首先由迪士普课程的研发团队负责人秦红岩老师,分享迪士普研学课程设计理念,结合国家“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目标,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跨学科实践课堂,推动科学素养与核心价值培育。
随后开展“中小学综合实践视野下的科普课程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讲座,邀请资深教研员刘映老师分享跨学科课程开发经验,分享“探寻天然化学物质”等案例,强调通过实验探究、职业体验等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科学兴趣,联动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型学习生态。
最后在迪士普音响博物馆的深度导览中,教师们从百年留声机到智能AI设备,见证科技演进脉络如何转化为可视化教学资源,亲身体验“声影科技”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为课堂设计注入新灵感。
据了解,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科学课源自中国科学技术馆发起,依托科技馆展览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出的系列科学教育品牌活动——《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目前,广州地区参与项目试点示范工作的中小学校已达65所。在此基础上,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创新性地面向各科研院所、高校和社会机构征集优秀科普研学课程并引进馆内,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普研学课程服务。首批征集到广州市迪士普音响博物馆科普基地为代表的16家科普研学共建单位共48项课程,课程开展广受好评。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科学教育提供了创新教学思路,也为广州科学教育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将推出更多主题科学课,让我们携手共同书写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