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普工作者
受李时珍尝百草故事的影响,曾锐祥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通过好学与钻研,成长为了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的一名主治医师,实现了儿时梦。他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中西医诊治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从医以来,曾锐祥怀揣一颗医者仁心守护患者健康,扎根临床一线治病救人,积极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中医科学普及工作。
▲曾锐祥在社区义诊及科普
不忘初心 杏林求索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好医生,还记得小学三年级语文课读到李时珍的文章时,老师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医生”。高考填报志愿时,曾锐祥便全选择的是医学院校。之后,他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为一名七年制本硕连读的杏林学子。求学期间,曾锐祥师从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学习。
对每个“科研小白”而言,最难忘的是科研起步阶段的艰辛。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科研技巧,成了曾锐祥面临的最大难题。“那时凌晨两三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读文献、学统计、建数据库、写论文等成为每日常态,从0到1是最艰苦的,熬过这段时期,掌握了更多技能后,科研就逐渐变得得心应手了”。曾锐祥认为,在科研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逐一突破并有所创新。学医之路上,曾锐祥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阅历,从学生会外联部干事到学生会主席,从兼职派传单到创业,从考试刚及格到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从“科研小白”到发表高质量论文。
读研期间,曾锐祥在导师张敏州教授的支持下,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临床科研学习。去年他又获得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进行访问学习的机会,对人工智能机器在医学临床以及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创新科研 锐意进取
曾锐祥近年来坚持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开展科研创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37篇(第一或通信作者19篇),其中SCI源期刊收录31篇(第一或通信作者13篇),包括Atherosclero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和Journal of Cardi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
作为临床医师,曾锐祥积极投身临床科研创新,并积极梳理总结相关经验成果。他在临床数据库挖掘领域开创“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独特培训模式,曾50多次受邀为广东省省内多家医院相关科室开展临床科研培训讲座,受众涵盖资深医生、实习医生、医学研究生等,累计培训人员超3000人次。近年来6次荣获医学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20次受邀在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发表专题演讲。2016年,曾锐祥受邀成为美国心脏病学会培训会员。
扎根临床 治病救人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工作,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面对急危重症,曾锐祥始终坚守临床一线,用专业知识挽救垂危生命,成为患者生命中的守护者。
一天中午,一阵尖锐急促的报警声划破午休的宁静,“二床心脏骤停!抢救!”正在值班室午休的曾锐祥,立刻从高低床上铺跃下,直奔病房加入抢救队伍。他跪在病床旁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抢救过程中,护士发现他没有穿鞋提醒他时,曾锐祥才感觉到脚筋拉伤产生的剧痛,但他无暇顾及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坚守在病人身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最终在团队的高效配合下,成功使病人转危为安。他说:“每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是最有成就感的。”
从医期间,曾锐祥还努力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时刻保障病人健康默默奉献。他买了专用手机,主动添加患者微信,全天候给患者答疑解惑,力求做到24小时的健康守护,他也因此深受患者喜爱,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和心中的好医生。生活中,他时刻践行一名医生应有的责任担当,多次遇到路人突发病情时主动出手相救。2023年6月14日,某机构媒体头版刊登《广东医生爬山徒步连救两人,随身“急救百宝袋”立下大功》,报道的就是曾锐祥周末在江西省武功山连续急救2人的事迹。其中一位是突发晕倒的女游客,曾锐祥紧急针灸救治成功。另外一位疑似轻度中暑的发烧女游客,他也当场给予了简单应急处理。
▲曾锐祥(右)为重症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热衷科普 崇德向善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曾锐祥临床工作非常繁忙,但同时还要兼顾多个平台、多种形式的科普工作,“上班时间不够,下班时间来凑。我认为科普不仅是作为医生的责任,也是推动公众增强健康意识的需要。”
临床和科研之余,在张敏州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曾锐祥积极协助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科普模式构建与实践工作,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中西医结合为优势,以构建创新防治模式、制定防治标准、推广中医康复、打造科普品牌、出版科普图书、建设全媒体科普传播平台等为内容,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心脏健康和抗疫知识传播,累计数千万人受益,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媒体平台节目科普健康知识。近年来,曾锐祥受邀在多家电视台等机构媒体的全媒体平台科普健康知识,打造了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以电视节目、视频直播、电台直播、互联网直播、健康专栏、小视频等为载体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科普内容,荣获医联媒体2020年度“健康科普之星”。
曾锐祥还构建了从临床延伸志愿服务及全媒体科普的创新模式,多维度打造院外延伸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新模式。《塑心学堂》是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全国首创的冠心病科普“学校”,具有模式创新、流程清晰、制度规范、措施完善、成效显著的特点,通过《塑心学堂》,曾锐祥等医生积极制作线上科普视频和组织线下科普讲座,累计服务群众超7000万人次。此外,突破科普传统表现形式,张敏州和曾锐祥联合主编创作的漫画科普书《漫画冠心病》,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优秀科普作品资助。此外,曾锐祥还策划了“关注心脏 健康人生”百家行科普项目。为提高民众对心脏健康的关注,对重大疾病心肌梗死高危胸痛的识别,曾锐祥医生走进社区、老人院、校园及企业等,宣传保护心脏健康知识,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义诊咨询及心血管疑难疾病会诊。
人物简介
曾锐祥 医学博士,现任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科研型朝阳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主讲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科秘书,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访问学者,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广州科技传播联盟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曾获得“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省中医院“最佳个人”、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高血压病例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第一名;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贡献奖(组织)一等奖、广东省中医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
孙进,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