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商标品牌建设,赋能江门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4-11-28

有效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梁葆桦)从“一件商标”到“一块招牌”,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下,打造商标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江门加强品牌建设顶层设计,建立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深化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截至2024年9月,商标有效注册量128326件,同比增长8.99%,有效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8件地理标志商标,建立商标品牌指导站16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地方受理窗口1个。

 

加强商标品牌建设 助本土企业提升名气

 

商标品牌指导站是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江门完善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开展商标品牌注册、运用、管理、保护与推广等服务。当前,江门已建成16个商标品牌指导站,覆盖陈皮、茶叶、粮食、水暖卫浴等行业,提供从商标注册到培训、管理、援助、保护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并根据企业需求,工作制度和服务范围也适时更新和完善,让企业“足不出户”解决在经营中遇到的商标问题。

 

此外,依托商标品牌指导站,江门举办了商标品牌系列培训、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等活动,在商标品牌培育与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4年9月,商标有效注册量128326件,同比增长8.99%,有效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江门注重商标品牌的常态化宣传与培训,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品牌日和专利周等重要节点,通过举办商标品牌主题培训、深入企业协会走访调研等方式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和知识,增强企业商标品牌意识,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发动企业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2023年开平市达豪日化科技有限公司获首届湾商赛金奖。积极发动企业参与如国家粮油博览会、“地标广货手信节”“‘百千万工程’广东产品质量行(茂名站)”展销会、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等,进一步展示商标形象。

 

组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前往深圳、中山、潮州、汕头等地开展知识产权和商标业务交流活动,学习交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专利转化运用和商标品牌提升等工作,借鉴知识产权工作经验,加强队伍建设。

 

培育集体商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在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提升集群产业发展效益的作用,江门市加快培育集体商标,并将商标培育、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将产品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江门市实施出台《江门市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方案》,目前已培育“新会陈皮”“新会柑”“台山鳗鱼”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杜阮凉瓜”“大沙天露茶”“恩平簕菜”等8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新会小农占”“水口卫浴”“柑井”“前兴”等42件集体商标。并通过举办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以及新会柑农节、中国农民丰收节、陈皮美食旅游节等大型陈皮主题节庆活动,大力推广新会陈皮保健、药用、食疗成效,突出新会陈皮的“中国和药”文化内涵,树立品牌,塑造新产品开拓高端市场,发挥侨乡的“明星效应”,着力打好侨牌。

 

集体商标除了在特色农产品领域大放光彩,在特色产业领域也毫不逊色。电声器材是恩平三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恩平相关政府部门于2016年启动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加快形成规模效应。恩平市电声行业协会为此印发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对集体商标的申请、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维护。目前,恩平电声集体商标授权使用企业共有121家。产值约合1500万元,有利于整合资源、统一质量标准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优化服务水平  落实商标便利化改革

 

商标服务窗口作为连接各企业、市民与商标注册管理部门的桥梁,承担着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商标服务的重要职责。


窗口业务.jpg

 

自2021年7月设立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江门受理窗口(以下简称“商标业务江门受理窗口”)为全市企业群众提供商标注册申请、商标变更、转让、续展等7项商标业务,真正实现“免费办”“就近办”“直接办”“一次即办”,解决企业群众办理商标业务“急愁难盼”的问题。截至目前,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已办理商标业务2005笔,累计服务经营主体370家,大大降低江门市及周边地区企业商标业务办理成本,切实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

 

此外,商标业务江门受理窗口主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便民、为民、利民”措施,进一步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商标业务便利化,解决群众办事难”工作案例成功入选江门市系统推进流程再造打造湾区服务高地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