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筹备在粤启动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麦博 通讯员 胡西子2024-08-06

8月3日,“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筹备启动会暨“推动科技创新,共筑健康视界”科创论坛”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学术厅举办。


微信图片_20240806112216.jpg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更好地汇聚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依托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平台,全国青联常委、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发起成立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凝聚青年科技工作力量,共同探索眼病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共同为人类的眼健康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汇聚青年科技力,共谱眼病防治新篇章


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筹备启动仪式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学术厅举行。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戴琼海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为启动仪式视频致辞。戴琼海院士指出,青年科技工作要肩负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他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拥抱学科前沿,追求科学真理,攀登科技高峰。范先群院士表示热切期盼“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成立,期待协会汇聚青年才俊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探索眼病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


微信图片_20240806112215.jpg


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广东省青科协会长刘宗杰,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浩添,中山眼科中心校友会会长余敏斌教授,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清炯教授,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旭日教授和潘景轩教授上台,共同启动了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筹备,汇聚青年科技力,开启眼病防治领域的未来之光。


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筹委会主任林浩添教授在讲话中表示,在数智化时代,学科交流交叉交汇、合作共担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凸显,聚光成塔·众星闪耀,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携起手来一起探索科学世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眼病防治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作为眼病防治领域国内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我们有这个责任发起成立眼病防治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协会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以高效协同的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持续创新的精神,推动眼病防治技术的飞跃发展,携手全国眼病防治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共赴光明未来,为提高我国眼病防治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精英汇聚,科创论坛激发思维碰撞


随后,青年科技工作者汇聚的“推动眼科创新,共筑健康视界”科创论坛揭开序幕,眼科医学、生物科技及工程技术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眼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40806113816.jpg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作《学科融合和医工交叉推动眼健康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针对人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医疗资源不足、分配不均的矛盾,提出利用数字医疗等前沿交叉技术解决医疗资源供需矛盾。随后,根据眼部解剖和生理特征与多个组织器官系统高度相关这一特点,林浩添提出数字化与眼科结合的构想,并介绍了多种前沿技术与眼科学交融的发展成果。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在《从干细胞发育到疾病的细胞谱系研究思路》专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潜在应用。他介绍了疾病状态下细胞谱系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他还详细阐述了疾病细胞谱系的研究思路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广州医科大学再生医学与3D打印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勇作《干细胞/外泌体的DASEA生物智造平台的研发和临床转化——从实验室到规模化临床应用》专题报告,介绍了干细胞和外泌体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疾病治疗、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分享了DASEA生物智造平台在实验室研究、临床前验证和初步临床应用中的成果和经验。


中山眼科中心博士生连章凯作《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专题报告。他介绍,眼科手术需要极强的精度与稳定性。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精密的机械臂、以及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微米级别的精准操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他还展示了机器人在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等眼科常见手术中的应用案例。


此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教部副主任肖文德,广州医科大学科教与数据管理部科研科副科长蔡思勉围绕眼科医学的科技创新、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