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家共拓针灸医学新领域,推动针灸学科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麦博 通讯员 徐心怡 王雯玉2023-11-13

针灸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为深化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加快粤港澳针灸学术交流与融合,11月11日下午—11月12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承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针灸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胜利宾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针灸界及相关学科的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汇聚羊城,为粤港澳大湾区针灸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jpg


论坛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名誉副会长朱兵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景向红教授,岐黄学者许能贵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畅教授等名家,以针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针灸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设计、针灸人工智能及数据化平台建设等多个议题进行学术探讨。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处钟首斌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高起点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市建设,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统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各项工作,推动广州市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去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部署推动“以针灸为特色的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挂牌成立市针灸医院,逐步整合全市29家针灸特色突出医疗机构,形成广州市针灸医院“1+N”服务网络,联盟单位已覆盖全市11个区。经过1年多的建设,联盟单位的专科门诊诊疗量、床位数、入院人数等均有显著增加,全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经络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景向红致辞中指出,近十几年来,针灸临床研究取得了高质量的证据,促进了传统针灸和循证医学的结合,但同时更面临着许多方法学的困境和挑战,急需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作为针灸发源地,我们如何真正的做好传承与创新,如何真正的能够引领世界针灸的发展,值得全体针灸人高度重视,一起参与探索针灸的科学原理、诊疗特点,充分发挥针灸调动机体功能而促进自愈的优势,为人类健康提供中国特色方案。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针灸医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当前在临床服务、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科普、智慧诊疗、特色针法等多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呈现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广州市针灸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于林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全面建设岭南特色针灸服务体系,牵头完成广州市针灸医院“1+N”联盟体系架构搭建,目前遴选出36家基础设施较好、中医诊疗设备配置齐全、针灸特色突出的单位作为广州市针灸“1+N”服务网络联盟单位。联盟单位覆盖广州市11个区,延伸至省内东莞、梅州、英德三市,并辐射至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和黔南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海省西宁市,华南地区最大的针灸医疗体已初步形成。


活动上,举办了广州市针灸医院与南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虎门中医院、五华县中医医院及英德市中医院建立的针灸1+N合作关系的授牌仪式。


微信图片_20231111162958.jpg

针灸1+N联盟授牌仪式


此外,该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全面打造针灸人才高地。成立了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工作室,拥有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省名中医等杰出人才。目前拥有省、市名中医1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19名,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1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0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5个。此次论坛上,“国医大师吕景山传承工作室”的正式揭牌,在提升岭南地区针灸服务能力方面有重大意义。


微信图片_20231111162701.jpg


在随后的学习班中,针灸名医们围绕针灸基础研究、循证医学等方面讲述了国内外针灸研究的热点及方向,授课内容包括岭南火针、朱链针灸、1+3”醒脑开窍治神针刺法、骨筋脉三联疗法、醒脑启阖调枢等,丰富了临床医务人员的治疗手段,为针灸更好的走向国际化提供科学的方法,学员们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