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广药大举办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2-12-18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


本报讯 12月17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药科大学承办的“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现代医学、中医药与防疫合作”在广东药科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会议以“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为主题,旨在深化国际间的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我国生物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助力构建全球高质量合作伙伴关系。会议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朱超华、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晟、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校长瓦伦丁.巴普洛夫院士为大会致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16位海内外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做主旨报告,7000多位师生、同行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广东药科大学校长翟理祥主持。


7b650977ef1147aabf36592d725b0d2a_noop.png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刘晟对各位院士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广东药科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高校的全方位合作,推进中华医药的传承创新。

 

巴普洛夫指出,面对百年一遇的疫情,中俄两国并肩作战,密切合作,共同抗击冠状病毒。新时代俄中关系的发展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是俄中医疗合作能够将双边合作提升到新水平的重要保证。 

 

朱超华表示,广东省十四五教育规划提出,要通过产学研创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本次会议突出跨学科交叉融合,厚植科技教育合作基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平台,将实现多元合作,互利共赢。


f910fcc3185a4d71b0aee8d44af1eec3_noop.png 


在国际产学研用战略合作签约和捐赠环节,翟理祥代表学校与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在线上签约,推进两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医学科学院、岭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就国际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基地共建、传统中医药与海洋药物研发等与广东药科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学校副校长杨全代表学校与各单位签署了框架协议。同时,联通公司将投入220万元在广东药科大学校园建设融产学研合作洽谈、数字化产品体验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百万奖助学金”;岭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设立50万奖助学金,奖励学习和创新创业成绩突出以及资助经济上困难的学生。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蔡向挺先生作为广东药科大学优秀校友,心系母校发展,安必平公司捐赠了总价100万元科研仪器设备一批,学校副校长肖炜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向对方代表颁发了感谢状。

 

学术报告环节,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6位海内外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做主旨报告,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免疫代谢、肿瘤治疗、新冠疫苗开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未来发展趋势等展开学术研讨。


刘良院士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发展”的专题报告。他指出中医药学是复杂科学体系,更加需要集成应用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开展融合创新研究;更加需要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多学科结合创新型人才队伍;更加需要国际合作,让世界学者亲自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科学内涵。中医药要建立数字化、工程化、智能化的精准中医药个体化诊疗系统,使传统中医药取得突破性发展,并为世界医学和人类健康做贡献。

瓦伦丁.巴普洛夫院士做了题为“细胞技术发展和同种异体移植的前景”的专题报告。他介绍激活体内干细胞和细胞治疗是再生医学技术的基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阻碍了化疗药物到达肿瘤,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他还介绍了其团队在泌尿系统重建手术及盆腔肿瘤研究的技术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免疫学研究所苏冰教授做了题为“雷帕霉素靶蛋白介导的免疫代谢调控与新冠疫苗研发”的专题报告。他分享课题组创新性发现了雷帕霉素靶蛋白Sin1-mTORC介导的免疫代谢可调控B细胞及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B细胞及T细胞是机体感染后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键细胞,该发现在预防感染和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海军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做了题为“守中药疗效之正,创生物机制之新”的专题报告。他认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不应该走西药创新靶标驱动的创新药物研究思路,而应“以药寻靶”,即按照“临床表型-动物表型-细胞表型-靶标发现”的研究思路,从中药临床效果出发,守住中药疗效之正,定能创作用机制之新,发现具体机制后还能扩展中药的疗效范围。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洪军教授做了题为“中成药-中药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的专题报告。他认为上市产品二次开发与中药新药研发同等重要,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要注重点(中药干预疾病的关键靶标)、线(中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通路)、面(中药多成分与疾病整体的关系)的策略与方法,他提出了基于通路水平评价中药相似性和协同作用等创新算法。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李敏教授做了题为“胰腺癌新疗法的开发”的专题报告。他分享了实验室多年来在癌症之王胰腺癌中的研究成果,研发了一种靶向锌转运蛋白ZIP信号通路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

大连医科大学尚东教授做了题为“产教学研用、多学科融合,建设中西医结合急腹症防治国际合作基地”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大连医科大学在中西医结合学科、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方面的建设成绩,分享了产教学研用、多学科融合,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建设国际合作基地的成功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彭成教授做了题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创新研究与开发”的专题报告。他围绕西南药用资源的特色与优势,介绍了西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质量、药效机制和安全性等多维评价体系构建,以及中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转化。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医学院魏明谦教授做了题为“用细菌融瘤来突破晚期肿瘤微环境”的专题报告。他认为目前肿瘤治疗受到了复杂的肿瘤微环境限制,分享了实验室应用细菌溶瘤病毒突破晚期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晚期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英国牛津大学Carina Joe博士做了题为“发挥科学的影响力:制造数十亿剂疫苗,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的专题报告。她所在的团队以创纪录的时间开发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该团队的制造技术已转移到世界各地的多个GMP制造设施,使数十个国家能够以成本价格供应临床试验和生产用疫苗,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做了题为“CMC检测设备与中药分析”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色谱技术发展史,重点围绕CMC检测设备创新研发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享。

复旦大学王彦青教授做了题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慢性痛防控”的专题报告。她围绕慢性疼痛防控,从药物和非药物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传统医学的应用和机制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广东省人民医院廉哲雄教授做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机制及治疗靶点”的专题报告。他介绍肝脏不单是一个代谢器官而且是一个免疫器官,肝脏相关疾病与免疫密切相关,系统介绍了实验室在自身免疫肝病研究的新机制及治疗新靶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张兰兰副研究员做了题为“新时代中医药创新发展根本遵循下新疆地产中药民族药研发经验介绍”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新疆特色维药开发与上市的三种模式与经验。

广东药科大学肖炜教授做了题为“新时期发展中医药的自信、自觉与自强”的专题报告。他分别从“如何认识中医药,坚定传承自信”“中医药面临形势,增强发展自觉”及“怎样发展中医药,做到创新自强”三方面进行介绍,指出发展中医药、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并给出策略性建议。

广东药科大学张荣信教授做了题为“新冠肺炎保守型N蛋白纳米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的专题报告。他认为要有效地控制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传播,研发保守且长效的疫苗非常重要,他分享了实验室研发的一种保守的新冠病毒纳米疫苗,该疫苗有望在预防新冠病毒变异株以及SARS和MERS病毒感染中起到保护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窦永起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刘成海教授、广东药科大学何新教授等校内外专家主持了大会报告,并做精彩点评。


大会还同时举办了青年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刘兆远副研究员在青年论坛上做了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关于单核-巨噬细胞发育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改写了对巨噬细胞发育的传统认识,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Cell上,引起了与会者热烈的讨论。广东药科大学周林副教授、朱金容博士、石现丽博士以及十多位研究生就各自研究进展做了精彩报告,论坛气氛活跃。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教育部于 2018 年创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搭建中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对接平台,推进全球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衔接,迄今已初步形成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福建等六省牵头,覆盖15 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产学研用协同开放新格局。举办2022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工作部署,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与全球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实施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助力构建全球高质量合作伙伴关系,广东药科大学是第二次承办该会议。(完)

通讯员|倪慧玲 林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