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磊:致力算力网络技术创新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2-10-31

★聚焦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经济主战场专题分论坛

★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进行算力网络技术创新的科研工作对我而言是一种荣幸,我亲身经历了移动通信大发展的20年,并欣慰于为之作出贡献。现在又赶上了算力大发展的新时代,我是学计算机出身,对我来说,算是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热爱的复现。”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景磊已在行业深耕十余年,作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科研队伍的一份子,他始终对事业抱以满腔热忱。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国家正大力推进东数西算和“算力网络”。要构建好这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刘景磊与团队面临着三大挑战:总体设计怎么干、软件怎么干、硬件怎么干。


针对“总体设计怎么干”的新命题,关乎如何构建好一个算、网协同的基础设施。于此,刘景磊与团队于3个月内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形成《算力网络白皮书》和《算力网络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发布后随即引起极大反响。算力网络的架构、发展目标、路径、十大技术方向等被产业广为接受,提供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算力服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目标。


“对于这一挑战,我们怀有极高的使命感。”谈及这份“使命感”,刘景磊坦言,它来自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品质的传承。


在国家层面,要求构建好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支撑未来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经过刘景磊与团队的综合分析,认为运营商凭借强大的综合优势,是最有能力构建好这种“算网深度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商之一。“如果我们不构建好这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将拖延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进度。”由此,刘景磊与团队深感身肩重任与责无旁贷。


“品质传承主要来自我们从老一辈通信人身上继承来的红色通信、主人翁等品质,以及我们在历史贡献中一种沉稳的自信。”刘景磊说道,新中国通信源于战争年代“永不消逝的电波”,老一辈通信人坚定的信仰与坚决完成任务的勇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通信人,依靠着这份强大的精神力量,刘景磊与团队砥砺前行。


刘景磊.jpg


“软件怎么干”涉及如何高效调度多样异构算力,降低全社会使用成本。针对该问题,刘景磊与团队提出了“算力原生”的技术设计。据刘景磊介绍,“算力原生”是集多类软、硬件技术于一身的“交叉混合”问题,上到智能应用框架,下到硬件内部的物理架构都要求团队有深入的知识储备,技术方面的挑战相当艰巨。与此同时,也遭受着业界多家企业“劝退”、市场受阻、团队不稳定等困境。


“我也怀疑过,这事对国家发展GPU和AI有利,但我们一定能为国家干成吗?”刘景磊与团队一方面科学、慎重地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再一轮调研当前业内几乎所有产品;另一方面同步解决团队稳定性和过度自我否定的问题。关键时刻,刘景磊想起当年中国移动大干3G为国家扶植壮大TDD产业,换来了当前4/5G高质量的发展。“为国家干事业”虽仅有六字,但分量极重,刘景磊用这六字理由,为团队成员带来了极大的驱动力,“算力原生”敢为人先的核心团队逐渐成型和稳固下来。


无论是硬件或软件,国外的相关技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现实摆在那里,我们不得不正视。”刘景磊表示,并不排斥国外技术,但与团队明确一个原则,必须确保技术储备的富余度,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至于影响我国信息通信业务的发展。


“国之大,科技必自立自强。”刘景磊同时强调,科技不能止步自强,而应主动示强,将我国原创技术主动输出为国际“根技术”标准,让国外难以摆脱对我国技术的依赖。目前,刘景磊与团队正在践行算力网络对外技术输出。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刘景磊所在企业——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也对刘景磊的事业产生深刻影响。“我认为我的工作是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历史使命的结合。”刘景磊表示,与团队将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加快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升级,承担起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在国家数字转型大潮下奋力拼搏,助力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


【人物简介】


刘景磊,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过IMS、NFV/SDN、4G/5G、云计算、边缘计算、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领域的技术工作,曾主导负责中国移动CM-IMS、4G、5G技术体制制定、NovoNet网络转型,边缘计算总体推动等工作,近年主要负责算力网络、边缘计算、异构计算、国产化服务器等研发工作。牵头发布3GPP国际标准4项,授权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


广东科技报记者 杨楚瑜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