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雄 梦逐苍穹的“飞机哥”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毛永彬2016-12-22
     文/图  本报记者  毛永彬

   他的理想是当一名飞行员。上初中时,他组队参与模拟飞行比赛,从零学起,勇闯“长空”,首战告捷;升学高中后,他组建学校模拟飞行社,担任社长并作为社员的益友良师的他,深受大伙拥戴。他,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高二级学生梁纪雄。

    初中生组队勇闯“长空”

    在2014年4月的一天,时为民航广州子弟学校初二级学生的梁纪雄接到校信息技术课老师徐国平通知,由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与省航空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模拟飞行赛)将于当年5月底在广州桂花岗小学举行。当时徐老师的话“若有兴趣参加,就赶紧报名”犹在耳际,梁纪雄没有多想,径直找来好朋友谢钲宇、李芷芸和郎祎辰一起商量。

    从小就在机场边长大的梁纪雄那时对“模拟飞行”虽有点印象,但也只是看别人玩过。这回若参赛,还真不知怎么比,心里没底。大伙经合计,一致同意报名参加“团队四人竞速飞行接力赛”——那是比赛的三个项目之一,并各自自费购置了比赛用的软件光盘和操纵摇杆。虽说当时大伙均对“模拟飞行”知之甚少,但再怎么说,不打无把握之仗,不会就学呗。通过朋友的帮忙、支持,郎祎辰“借来”了此前在省外开展的此类比赛的视频。“这份从北京寄来的视频尤为珍贵,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回忆起此事,梁纪雄感慨地说。当时,四人经商议,决定由郎祎辰任队长,梁纪雄当指导员——主要负责机队的战术研究。

    为琢磨竞技技法,梁纪雄一做完功课就挤出时间,在计算机跟前反复观看比赛视频,无论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还是在双休日。规则之下,飞机在怎么样的任务地图里,要穿越多少个障碍物、做多少个规定的动作、走怎样的路线、爬升多少次下降多少次,以及场地的起点线、终点线与停机区等,视频中都有明晰的呈现。比如说,飞机要穿过某个门,在视频中展示了什么动作,他记在本子上;把该动作再分解,比如说做第一步时,距离“门”多远,高度、速度、角度数值多少,他读取屏幕一角参数栏信息,逐一把上述数值记下;“门”前多少秒,要拉副翼,转弯过门后要平飞,又该如何操作……零基础起步没关系,他坚信,只要肯下功夫吃透动作要领,多练、苦练,无垠“长空”绝非“禁区”!

    摸透飞行动作要领后,梁纪雄与队友一有空闲时间就合练。在老师的理解、支持下,他们获准每天在校利用午休、自习课时间,以及下午放学后再挤出近两个小时来学习模拟单机飞行。坠机、爆炸不足惧,从头再来就是了,队员训练时专注、投入,往往忘记了时间,以致于在最初训练时期里,有家长在家中等候至傍晚18时30分,仍未见孩子回家,情急之下连忙致电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家长知悉后,感动于队员们齐心苦练,也给予了理解、支持。到后来,每位队员每星期平均训练时数都在15小时上下,一个月下来就有约60小时。他回忆说:“由于训练时精神高度集中,只要飞了一个小时,疲惫感就来了。晚上回到家,做完功课,我就已昏昏入睡了。虽然累,但我们队员没有懈怠,依旧咬紧牙坚持着。同伴们还一起研究战术,出谋划策,互相鼓励。”此后,他们不仅熟习了接力飞行技巧,还摸索最短飞行路线、最佳飞行路线,总结出扭垂尾减速法、冲框战术、滑飘战术等技法。队友间亦师亦友,互相帮助,在摇杆上手把手互相学习的情形屡见不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赢得首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模拟飞行赛)团队四人竞速飞行接力赛初中组第一名。

    社团魁星堪为益友良师

    2015年9月,梁纪雄升入花都区秀全中学就读高一。有感于在校内已有的众多学生社团中,唯独没有“模拟飞行社”,他就向校信息技术课老师施伟华提出,想创立“模拟飞行社”,旨在让更多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得以体验“翱翔蓝天”的感觉,也为一众爱好者提供学习、切磋、提升的平台。这一提议后来获得校方和老师的重视,校“模拟飞行社”成立,施伟华为指导老师之一,而他则为首任社长。校方支持了8台计算机和4部笔记本电脑以及摇杆等设备,并提供了专门的课室,供模拟飞行社使用。

    制作宣传海报,招收、培训新社员,设计可佩带于胸前的社徽,学业任务本已不轻的梁纪雄利用课余时间热忱地投身于模拟飞行社的建设、发展当中。在向新社员做好传帮带之余,他还与模拟飞行爱好者不断交流模拟飞行的心得,豁达传授技法,因而人气急升,深受大伙的拥护与爱戴。归功于他在社内的威望,他被一些社员亲切地称为“飞机哥”。该绰号不胫而走,以至于学生们一提到“飞机哥”,通常就将其对应于校模拟飞行社灵魂人物、社长梁纪雄。

    模拟飞行社经常组织训练,以及参与一些比赛,某些不了解的学生起初还误以为是“电竞社”。在老师的指导下,梁纪雄参与组建了筹备模拟飞行比赛的队伍并担任队长,以赛促练,以练促优。在每逢星期二或星期四,他们从午休时间抽出一小时用作训练,而在赛前则加大训练的频率与强度。除了队员训练各自擅长的参赛课目外,身兼社长、队长的他更是为团队项目的合练花费了不少心思。

    团队项目飞的是苏霍伊26机型,这是专门用于特技飞行表演的固定翼飞机。按规则,每队四架,由长机带领僚机在不超越前机并保持队形的规则要求下,执行穿越任务地图中的所有障碍物的飞行任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后,再返航降落。飞行时数最多,经验最丰富的梁纪雄众望所归担任长机飞行员。飞行全程由长机对僚机发号施令。编队的默契度以及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质量。比如说,长机发令,“3、2、1,出发”,就曾有僚机在长机喊“1”时压哨抢跑,以致于编队陷于被动应对的局面;又如,有僚机驾驶员训练时不够专注,僚机之间互相超越、剐蹭,甚至撞击,在训练初期频发,原本飞得挺稳当的僚机被其他僚机莫名其妙撞毁;有的僚机不仅超越前机,更撞到了长机……超越前机属违规,成绩受影响;倘若出现撞机,训练只能重新开始。有时候,编队花了半小时的时间进行了5次训练,没有一次成功;有时候,4号僚机报告“我看不见3号机了。但我感觉它在我的下方”,并控制速度避免超越前机。

    在编队训练遭遇的种种困难从未难倒梁纪雄。从来就冷静、淡定的他对编组次序多次重新安排,让各飞机交换飞行位置,加深编队各飞机对不同编组位置的了解,加强团队的磨合。为让编队飞得更好,他让前机在飞行时拉烟,后机追着前机的拉烟飞行,就更好追随其飞行轨迹;为避免僚机之间在过弯等环节容易出现超机位的现象,他摸索出“大半径差离法”,要求后一僚机的转弯半径比前一飞机的要大,转弯后随即恢复原有队形飞行;为解决编队在“急盘旋”环节出现僚机间高度差过大引起后机超越前机的问题,长机在该环节发出“高度校正”指令,提醒僚机注意控制飞行高度。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训练质量稳步提升,队友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有队友曾说,“撞多了就不会撞了”。即使在屡遭挫折与失败的情形下,他与队友从未轻言放弃,从未临阵换将,而是团结一致,奋斗到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先后在蓝天飞梦-2016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大赛、2016年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荣获高中组团队第一名。

    在梁纪雄三四岁时,爷爷常带他到爸爸工作的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旧机场)靠近跑道的地方看飞机。每每看着“大飞机”划过长空,他就十分兴奋和高兴。在获得蓝天飞梦-2014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大赛初中初级组第一名的成绩后,他获主办方邀请,到北京参观空军招飞局。在那里,他看见了初教6全动模拟舱。他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飞行员的胸怀’,这是我的座右铭。我也有一个蓝天梦,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