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肠管内的肉疙瘩,不容小觑……
2021-05-12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大众对肠癌筛查越来越重视,结肠镜筛查比例随之逐年提高,体检发现息肉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医生出门诊时经常会碰到患者提出疑问:“什么是肠息肉?它会不会癌变?如何治疗?”下面,中山三院胃肠外科专家就跟大家聊聊肠息肉的知识。


file0001.jpg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粘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患者多见。肠息肉在大肠多见(结肠和直肠),小肠息肉较少,所以一般说的肠息肉都是指大肠息肉。

 

与肠息肉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结直肠慢性炎症、慢性胆囊疾病、家族遗传因素等。

 

哪些人容易有肠息肉?

 

➤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 50岁以上人群;

➤ 西方式饮食习惯者(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等);

➤ 有慢性炎症性肠病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都是肠息肉的高危人群。

 

大肠有息肉会有哪些症状?

 

肠息肉患者可出现间歇性大便带血,部分伴有粘液便;出现大量便血往往提示息肉比较大或者出现癌变;有些患者会有出现大便变细、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但很多肠息肉患者都没有症状。

 

怎样确诊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肠息肉的最有效检查。结肠息肉就是一个肠镜下的诊断,在没有明确病理性质前都统称为息肉。


file0002.jpg

结肠息肉

 

肠息肉会变成恶性肿瘤吗?

 

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在病理医师的显微镜下,肠息肉又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和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但腺瘤性息肉却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据报道,80%左右的大肠癌均是由腺瘤性结肠息肉恶变而来。多发息肉、宽基底息肉、体积大的息肉和高龄患者的肠息肉容易出现恶变。

 

但是由于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在外形上无法分辨,所以肠镜下发现的息肉一般都会建议治疗。


file0003.jpg


发现肠息肉怎么治疗?

 

靠近肛门口的息肉可以经肛门手术切除,其余部位的结肠息肉首选结肠镜治疗。结肠镜不但可以早期发现肠息肉,还可以结合钳夹、套扎和高凝电切等方法治疗肠息肉。对于像瓜一样带蒂的息肉、直径小于2cm的息肉都可以直接在肠镜下切除。

 

肠镜下无法切除的息肉往往是一些基底部宽、个头大、位于特定位置(如回盲瓣)或者有恶变倾向的息肉,这些息肉都容易变成癌。研究发现,肠镜下无法切除息肉的癌变率高达67.5%(内镜下无法切除结肠息肉的外科治疗,《中华医学杂志》2012年),所以对于肠镜下无法切除的息肉建议积极外科手术治疗。由于息肉局限在肠管内腔,手术难以对结肠息肉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可能需要将怀疑发生息肉的肠管全部切除。

 

为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康复,中山三院胃肠外科自2014年开始应用腹腔镜和术中结肠镜联合技术为患者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首先为患者施行结肠镜检查,并在腹腔镜的直接监视下为病灶定位,然后为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肠管局部切除术。双镜联合技术在保证病灶被准确切除的同时很好地发挥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最大程度使患者受益。

 

如何预防肠息肉发生?

 

➤ 饮食上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高脂肪食物,少吃烧烤、腌制、熏制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杂粮;

➤ 不久坐,不熬夜,多运动,控制体重,少烟酒,放松心情;

➤ 最好养成每天1-2次的排便习惯;

➤ 当有腹痛、腹泻、便秘症状久治不愈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 有肠癌息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排查风险。


 

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刘健培

通讯员:甄晓洲

记者: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