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1号方研发者谭行华:中医临床30年,战“疫”因时因地因人
来源: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作者:郭静 贾卫东2020-04-23


1.jpg

图片由通讯员贾卫东提供。

 

全媒体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贾卫东

 

人物简介

 

谭行华:广东省名中医、教授、硕士导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广东省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参与制定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H1N1甲型流感及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其一手创建的中医科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今年58岁的谭行华,还有2年就退休了。能够平安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想想都是一件挺美的事情。杏林三十年,他对温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取得了积累的丰富的经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一头扎进隔离病区,连续34天吃住在医院,没有回过一次家。他研制的“肺炎1号”方,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有效率达到94.21%。

 

中医温病理论指导下,完成肺炎一号方的研制

 

“粤居南方属火,温疫最多,”谭行华说,“在岭南地区,由于地域因素,容易出现急性传染性疾病。”所以,一年到头他都在跟传染病打交道,比如冬春的流感,夏季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肺炎一号方是在中医温病学说理论指导下,我与我的同学、福建省立医院郑星宇教授共同拟定了肺炎一号方。经临床应用发现,肺炎一号方治疗新冠肺炎效果不错(首治的50例轻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谭行华说,该项目报至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技攻关组后,获得高度重视。

 图片2.png


“这个方是针对病毒性肺炎的基础经验方,在临床上使用已经有十多年了,根据这一次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并结合了福建省立医院郑星宇教授的用药经验,我们是研究生同学,多年以来保持深入的临床交流,在对病毒性肺炎治疗的观念相似,所以,共同拟定了这个方子。”谭行华说。例如1月22日,病区里能吃中药的病人,我们都使用“肺炎1号方”,发现效果不错,对轻症患者症状改善有帮助。药物使用一周,效果显著,在减少重症发病率方面有一定疗效。所以,广东省中医药局推荐我向省药监局汇报“肺炎1号方”的临床使用情况。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既然发现药物有效,广东省药监局立即开辟绿色通道,经过三天审核,肺炎1号药方2月8日就被批准在广东省内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30家医院应用,当时“肺炎1号方”也改名为“透解祛瘟颗粒”。因为疗效获得临床认可,在2月18日发布的《广东省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针对疑似病例和轻型、普通型病例,《方案》首先推荐了“肺炎1号方”。

 

30多年经验,成就“肺炎1号”方

 

“肺炎1号”刚推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惊讶,感觉“这么快,我们就找到药方了吗?”谭行华说,“中医讲究的是经验积累,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这么短时间我们就搞出个新方子。我大学学的是温病学,31年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上班了。这个方子是我过去十多年在治疗呼吸道传染病过程中累积的经验,正是在这个经验方的基础上,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进行临床使用而形成的新方子。该方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重症趋势,对病人预后也有帮助,并且副作用很小。”


 2.jpg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肺炎1号方”也是充分结合广东省疫情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治疗方案更切合岭南地域特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华南地区的患者,多以热证为主,因而拟方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药物为主,比如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等十六味中药。”谭行华说,虽然新冠肺炎的患者大多有发热、干咳、咽痛、乏力这四个核心症状,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所以在使用时,还要进行调整,比如病人高热,需加石膏、子母;胃口不好,则可加神曲、鸡内金等。

 

至今,“肺炎1号方”的组方并未公布。“目前主要是担心一些人得知药方后,自己拿去做预防,其实这个药方比较寒凉,个别病人服用之后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适合做预防之用”。谭行华说。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毅介绍,当年SARS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2004年,医院便把筹建专业中医病房的任务交给了谭行华。2005年,中医病房的床位达到45张,专科医生17人,护士20个。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团队第一批进驻隔离病区,共有220多个病人使用中药治疗。


 4.jpg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雷春亮说,“这一切成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谭行华的领导和努力下,历经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老谭是我们医院的老将了。这20年来,所有的传染病防治他都在一线,可谓久经沙场,有他在我们放心。说实话,一个快退休的人了,还这么有干劲,我们很感动。”

 

“肺炎1号方”将作为病毒性肺炎的经典基础方

 

谭行华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数占广州市的85%以上。其实,‘肺炎1号’方是个普方,病人每天按时吃就行了。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个体还是有不同的,所以对于老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特殊病情的患者,我一定要仔细地看舌摸脉后再调整药方。”

 

“新冠肺炎跟SARS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例如SAR是痰很多,而新冠基本上是干咳无痰,SARS是高热的多,新冠基本上是低热”。谭行华说,“肺炎1号”方只是基础,还要根据病人的个体特点适当做些加减,还有持续高热会加重缺氧状态,导致组织细胞损害,所以对于高热患者要加入退热药材迅速退热,有利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5.jpg


“通过深入的临床观察、整理和分析后,我们在总结中医治疗非典、H7N9禽流感、HINI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基础上,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提出本病的病因是以热毒为基本属性的疫疠之气”。谭行华指出,从发病季节及病邪性质看,归属于温邪为主的疫疠范畴,可称之为“风温”“温热疫”。基本病机特点为风、热、毒、痰,病位在肺卫,以肺经病变为主;常累及脾胃,伴有脾胃表现。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则有可能导致重症、危重症发生,出现内闭外脱、亡阴亡阳之变。

 

“对于轻症,‘肺炎1号方’的确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对重症病人就不合适。”谭行华说,“我们并不主张将‘肺炎1号方’使用重症上,重症中医病机比较复杂,我们也在不断积累经验。”

 

“肺炎1号方”疗效显著中医战“疫”因时因地因人

 

“新冠肺炎虽然来势汹汹,但此类瘟病在中医药救治上有道可循”。谭行华介绍,中国古代医家在防治各种瘟疫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及有效方剂。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规律和经验,结合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形成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成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特色和优势。

 

实践已经证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例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中药通过扶正增强人体抵抗力,可以降低感染概率。还有一些胃口不好,就要加点健脾养胃的药……要弄清这些,除了看检验结果,就是依赖他每天的看舌摸脉。


 6.jpg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都推出自己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拟定了清肺排毒汤。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希望借鉴中医药预防、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尤其是借鉴参考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的临床筛选研究、实战经验等。这进一步说明了,抗击新冠肺炎,中医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谭行华举例,例如此次疫情推出“肺炎1号”方,在诊治新冠肺炎疫情中成绩显著——2月4日,肺炎1号方被应急审批为院内制剂(规范名:透解祛瘟颗粒)。2月8日,省药监局同意“肺炎1号”用于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截至2月24日,共有220多个病人使用该方治疗,通过对121例统计分析发现,患者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4.21%。目前,全省已有11家定点医院申请调剂“肺炎1号”2712包,并向湖北省10家定点医院捐赠2万余包。

 

“因为这一次暴发的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这个中药配方颗粒对轻证患者有疗效,它可以作为病毒性肺炎的基础治疗方,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后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总结经验,让中药在对付疫病方面更加具有针对性”。谭行华说。

 

名医面对面:

 

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肺炎一号方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其治疗法则是什么?

 

谭行华:肺炎一号方主要由连翘、山慈菇、银花、黄芩、大青叶、柴胡、青蒿、蝉蜕、前胡、川贝、浙贝、乌梅、玄参、黄芪、茯苓、太子参16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透表、益气养阴的作用。

 

其治则为:清热解毒,祛邪为第一要义;透解清宣,透邪须贯彻始终;益气养阴,扶正宜早;化痰宜早,祛痰务净。本方攻补兼施,清宣合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治疗疫病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为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3.jpg


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肺炎一号方在临床应用中效果如何,主要针对哪些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谭行华:肺炎一号方主要用来治疗风温犯肺型新冠肺炎轻症病人,不适合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也不能作为预防用药,目前临床观察显示,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致重率。

 

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后续是否会根据肺炎一号方研制升级版的肺炎二号方?

 

谭行华:下一步,我们将与科研单位、高校、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病毒载量、炎症因子、免疫学等作用机制的探讨,并进行抗病毒体外实验、药学等研究,进一步对组方进行优化,提炼出一个治疗病毒性肺炎有效中医方剂。


8.jpg 


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对于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抗击疫情方面的科研攻关,您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

 

谭行华:在人类与疫病的斗争中,科学始终是最有力的武器。疫情防控离不开科研攻关工作的支撑。为应对疫情,广东应针对临床救治和防控急需,综合多学科优势科研力量,加快推进科研攻关。

 

第一,通过科研攻关推动一线临床救治。持续筛选有效方药,及时总结、优化、推广有效诊疗方案,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尽快落地服务患者,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7.jpg


第二,加快推进新药和疫苗攻关研发,依靠科技强化疫病源头防控。迅速组织科研团队加强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强化检测试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快速识别等技术攻关及应用。

 

第三,为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提供有力保障。在人财物等方面为科研攻关提供更大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研发项目的扶持力度,争取中医药能在抗击疫情临床实践中交出更好的疗效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