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交出亮眼“成绩单”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大幅提升至21位 多项工作取得全国、全省第一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穗科宣2020-04-01

本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穗科宣)2019年,广州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广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创新发展的定位和要求,按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着力赋能“老城市新活力”,坚持“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广州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大幅提升至第21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全国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


创新指数排名不断提升,创新能级跑出加速度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2019年中国在129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4名,在34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其中的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自2017年开始发布,今年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共有19个创新集群上榜,是世界创新集群第二多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26个创新集群。广州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中的排名连续3年大幅上升,2017年位于第63位,2018年位于第32位,2019年跃升至第21位。而根据2018年《自然》杂志全球科研城市50强排名,广州居第25位。充分说明广州的科技创新发展正逐渐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肯定。


城市创新指数再度提升。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立足宏观角度研究广州创新发展,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对广州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以2010年100分作为基数,2018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247.25分,较上年提高29.77分(见下图),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均有显著改善。2010-2018年,广州创新指数年均增长11.98%。以上数据表明,广州市整体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更为凸显,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绩效日趋显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创新供给,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赋能老城市新活力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技术发明”迈上新台阶


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力争通过3-5年时间,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领域,单个项目财政支持经费1000万元以上,首批已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新材料、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智能网联汽车等8个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电磁屏蔽膜、复印机有机光导鼓制造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全球首个31寸UHD顶发射印刷H-QLED样机,全球率先完成400ppi以上高分辨率印刷OLED显示技术开发。“黄埔一号”卫星载荷发射成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天基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核心技术“三跑并存”,领跑、并跑的比例越来越大,正逐渐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高端创新平台全面开花。目前,已建成了3100多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形成以科学研究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为主,创新孵化平台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平台体系。成功争取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落户,布局建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等6家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2019年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8家,总量达到63家,总量及增量均为全省第一。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68家、众创空间252家,共有32家孵化器、29家众创空间获得A类评价,两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孵化器优秀数量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2019年新认定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居全国第一,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到36家,年度考核评价优秀数量连续5年居全国前列。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开展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推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大学城周边的开放式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落地,探索出一批卓有成效的经验。根据广州日报发布的《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9)》显示:2018年,在穗主要高校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161人,其中九成全职在广州;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0个,其中57个在广州;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数量644个,其中576个在广州,三项比例均约为九成;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参股/控股企业198家,其中在穗133家,占比达67%,高校技术力量及技术成果在穗转化比例高。加快建设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线上总平台“华转网”正式上线运营,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全市技术合同交易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2018年,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719.02亿元,在2017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近年来首次居全省第一,2019年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继续大幅提升,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


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科技创新企业集群化、规模化蓬勃发展。实施分层分类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做大行动,持续抓好高企培育,2016-2018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率为57.39%,年均增速在国内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一,创造了连续三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超过3000家的“广州速度”,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超过1.2万家,继续保持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的领先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期间,接见的明珞装备、禾信仪器、洁特生物等12家民营中小企业均为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9283家,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在科技部、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举办的“创新中国?2018年度评选”中,广州42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占全国总数将近七分之一;广汽集团、唯品会、网易入选《财富》未来全球企业50强榜单;9家企业入选《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134家企业进入广东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总数居全省第一;德勤 “2019广州高科技高成长20强”企业近三年平均营收增速为13.8倍,其中,有6家企业入围“2019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


突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中小科技企业逐渐从“小而多”到“精而强”蜕变,在部分行业细分领域的技术处于“领跑”“并跑”地位,培育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明珞装备研发出全球首台自动钻孔机器人并在南非、北美投入使用,亿航智能推出全球首款载人无人机,奥翼电子推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聚华显示推出全球首款量子点喷墨打印显示样机,金发科技研发成功亚洲唯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小马智行上路全国首支无人驾驶车队,佳都科技在生物识别、智能视频分析等人工智能领域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云从科技刷新3项世界纪录,获得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联合税务部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2018年广州市经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412亿元,较上年增长72.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至44.35%,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形成了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省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省级研发中心。广汽集团、万孚生物等龙头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20余家。2018年,企业专利授权数较上年增长63.15%,达6.95万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较上年增长38.08%,达95万个。


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强化。目前广州共建有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综合性高技术产业等6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6个国家级示范城市称号。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9.38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UC浏览器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浏览器,用户总数超过5亿,遍及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基因检测领域拥有4家上市企业,数量全国最多;无人机领域企业30多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占全国无人机产业产值的20%;富士康超视堺、乐金、聚华、创维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8%。


形成乡村振兴战略新的支撑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重要指示精神,促进科技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计划从2018-2020年选派10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基层。已选派60名特派员,支持项目60个,共建成科研试验示范基地12个,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35个、新技术16项,示范面积2850亩,真正把项目完成在“大地上”“稻田里”,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